□鲁庸兴

近年来,农业效益低一直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少农民反映农业增产不增收。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农业产业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农产品价格低、农业投入费用高等因素外,农民缺乏成本意识,也是原因之一。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物资消耗是一笔不小支出,必须要加强控制,厉行节约,努力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利用效益。农民群众建立正确的“成本观”,学会运用经济规律和科学方法来加强成本核算,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好事情。

一是施用有机质的农家肥,提高土地肥力。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在土地、种植、管理、收割、用水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施用农家肥土地的经济效益比单纯施用化肥的土地提高5%左右。这仅仅是“显性效益”部分,至于因施用农家肥而带来的改良土壤、提高肥力等的“隐性效益”就更大了。

二是努力降低物质的消耗,提高物质利用效益。有关专家试验表明,科学用水、用种、用肥、用药,在同等使用量的情况下,其效益可提高30%以上,换句话说,按照农作物对各种物质的需求量,可减少三分之一的使用量。

三是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成本。有些农户没有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有价成本,认为自己的劳动力不用钱买,造成很大的浪费。劳动力就是资源,就是财富,要巧干、苦干、实干,投入较少的劳动力获得较多的产出,将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其它产业上去,增加经济收入。

四是精打细收,减少浪费。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我国粮食在收割、运输、翻晒、贮存等过程中大约损失8%,如能杜绝这个损失,就等于增产8%。努力降低在这些方面的损失,仍然大有文章可作。

农业生产树立“成本观”,就是为了寻找最佳的投入产出比。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同时,农业经营方式仍然相对粗放,成本核算不全面就是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在当前各种成本全面上涨的情况下,农民群众就应树立正确的“成本观”,这既是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农业生产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