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冬梅

笔者到过不少旅游景区,既接触过许多游客,也接触过不少当地旅游工作者,游客旅游不文明的现象时有发生。

对于不文明行为的根源人们众说纷纭。很难想象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从不随地吐痰的人,会在旅游时撒野;同样,一个平常不拘小节的人,如果在非常场合强加约束,举止文明并非不能做到。

应该说,游客在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根源在日常生活。目前,不论从法律法规上,还是道德舆论上,对一些“小节”规范得不足,注意得不够,未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形成“文明可贵,不文明可鄙”、“文明走遍天下,不文明寸步难行”的共识。我们的学校教育,抓文化学习硬,抓文明素质软,没有平常的文明生活,又怎能强求文明旅游?

其实,诸如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公共场所吸烟等不文明行为,恰恰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忽视、最不易引起公众反感、最无处罚风险的“小节”。这也从另一方面验证了一个事实:文明旅游应始自文明生活。

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天和每一个角落,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逐步养成文明的习惯,形成文明的社会大环境,营造出“文明光荣,不文明可耻”的氛围。日常起居、工作文明了,出门旅游的文明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每个人都文明了,便不会再有不文明的旅游者。

笔者还建议,加强旅游城市和旅游景点的环境卫生监管和垃圾清理。国人的卫生习惯应该不断改善,不断提高讲卫生的意识。各级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应该在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大力开展卫生教育,还应该实施卫生教育工程,特别是要从小孩子抓起,从中学和大学生抓起,从青年人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