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 辉

“大别山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但受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制约,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民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充满渴望。面对人们进城的强烈愿望,地方政府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像信阳郝堂的成功建设一样,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科学论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实施产业带动,让进城农民不仅安居,更能乐业,使大别山区真正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区。”这是3月2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弘昌集团、信阳毛尖集团董事长陈世强在接受中新社河南分社记者专访时,就有关城镇化建设的提案所做的回答。而《城中村、城市近郊如何加快城镇化》的提案,只是他这次参加全国“两会”所提16个提案中的其中一个。

在陈世强所提的16个提案中,直接涉及农村的如《加大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推广天然气在新型农村的利用》等提案就有10个以上。

是怎样的一种情结引起了他对新型农村建设的如此关注?走近他,读懂他,你才能够了解一个企业家博大的为民情怀。

“我是土生土长的大别山人,生在大别山,长在大别山,根植于大别山。是大别山肥沃的土地养育了我,我没有理由不为农村建设发展倾心尽力。”多年来,陈世强的足迹遍布大别山区的每一个县市区,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都倾注了深情。说起自己的家乡,陈世强的话语总是流露出对家乡农村的无限热爱和对家乡新型农村建设的无限遐想。

陈世强一直痴心于大别山区的经济发展研究与实践,已经连续七年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加快大别山区建设发展的提案。2009年,他曾联络大别山区28个县市级政协300余人,历时7个月进行实地调研,从大别山的现状及开发的意义、如何加快开发等方面,写出专题调研报告于2010年向全国政协提出了“加快大别山区经济开发”的提案。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后受到多个中央部委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对大别山区的投入也从2012年起达到400亿元,以后每年增长,有效地促进了大别山区的建设和发展。2013年,他创造性地提出“把大别山区建设成为13亿中国人的养生栖息地”的观点,倡导把生态产业作为主要发展手段,呼吁在大别山区建设良好的生态资源体系。

陈世强所领导的河南弘昌集团在信阳市委、市政府和工商联等各界领导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全体职工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3年,公司被评为河南省民营企业一百强,资产达到200亿元,创利税20亿元,已成为豫南地区最大、华中地区最具特色的清洁能源和绿色食品集团。信阳国际茶城一期已投入运营,成为信阳市的一张新名片。下属毛尖集团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流转茶园及山林面积近50万亩,辐射10万茶农增收致富,为“魅力信阳、和谐信阳”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枝一叶总关情。正是对这片土地的无限眷恋和热爱,这个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企业家才会在农村建设和发展中有如此深厚的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