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记者 张培奇

“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仅要多产粮、产好粮,更要多储粮、储好粮。因为,粮食储备体系是保应急、控粮价、稳市场的第一道防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杀手锏’。”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信阳市市长乔新江建议,国家应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粮食储备的支持力度,实现粮食生产、收储、加工完备体系,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

乔新江说,党中央、国务院对粮食安全工作高度重视,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都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乔新江进一步解释,为了确保粮食储备安全,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按照‘产区保持3个月销量、销区保持6个月销量’的要求,核定和充实地方储备粮规模”。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指出要“科学确定重要农产品储备功能和规模,强化地方建立储备粮的责任”。但是自粮食购销市场化以来,受多种因素制约,粮食主产区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粮食储备存在“三少三弱一低”(“三少”即农户和城镇居民存粮少,超市、批发市场和粮食应急网点可供粮食少,企业存粮少;“三弱”即基础设施薄弱,应急保障能力弱,节粮减损保障能力弱;“一低”即储备设施利用率低)的问题,导致地方粮食仓储设施陈旧,供应保障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储粮质量,威胁粮食安全。

如何健全和完善粮食生产、收储、加工完备体系?乔新江从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方面进行了阐述。

在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投入方面,乔新江认为国家要完善粮食储备设施,提高粮食储备规模。每年从粮食风险基金、产粮大省(市、县)奖励资金中拿出一定规模的专项补贴资金,支持产粮大市、大县建立地方粮食储备;在实施“粮安工程”建设中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