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显宝

人生之中,有很多偶然性去结识一些特别的人,抑或接触一些不平凡的事,而这些,或许会给我们留下终生难以忘却的情感。

与《信阳日报》的结识还是在7年前。那时,我在信阳师院读书,喜欢关注国家大事。每天闲暇之余,我都会在图书馆阅览室里待一会儿,而《信阳日报》是我必读的报纸,并与之结下了深厚的情感。这份情感是我对《信阳日报》不离不弃的珍藏,是我对日报人无法忘却的铭记。

2008年5月12日,注定是一个融入我们每个人生命深处的时刻。因为这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悄然发生在四川汶川县。顷刻间,山崩地裂,地动山摇,无数美好家园顿时成为一片废墟,令人惨不忍睹。我得知汶川大地震的消息是在那个感觉有些阴冷的下午,但关于具体的灾情不得而知。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赶往阅览室寻找有关地震信息的资讯,习惯地拿起《信阳日报》。我用心读着头版每一条醒目的标题、每一个悲伤的铅字,从《四川汶川7·8级大地震 已发现8533人遇难》的汶川震情,到《国家地震局启动一级预案 紧急救援队奔赴灾区》的救灾部署,再到《地震后如何自救与互救?》的救助常识,每一处都透露着日报人的悲情伤感。以后的几天里,读《信阳日报》成了我关注汶川灾情的窗口,成了我关注汶川灾情的桥梁,从中,我可以想象灾区那一幅幅令人悲伤与动容并存的画面。

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的爱,日报人时刻关注着灾情发展、关注着现场救援,并开设栏目呼吁广大市民向灾区人民献爱心。按照报纸上提供的捐款地址,我和两名同学乘公交车一同来到市红十字会,捐了平时节省下来的300元钱,向灾区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在红十字会现场,我看见了爱心写在每一位捐款者脸上。天灾无情,人间有爱,信阳人的爱心汇聚成了一股股爱的暖流源源不断地流向灾区。

《信阳日报》,以一个报业媒体的职责,把关爱灾区民众作为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自动自发行动,把竭尽全力奉献爱心作为一种无怨无悔义无反顾的自觉追求。毕业后,我也不曾停下来对《信阳日报》的关注,随意翻阅它的电子版,虽然没有了墨香,但日报人的爱心却不曾停下来。当看到日报人为赵庄村小学买体育器材、鼓励爱心人士为农村孩子织围巾时,我又一次次被感动。

风雨征程,岁月如歌。如今,《信阳日报》已经走过30个年头,盼望日报人能够一如既往地坚守这份高贵的职业情操,用一颗高尚、无私的爱心,感知民生冷暖,传递社会温情,真正为广大读者打造美好的精神世界、健康品格助力,为建设文明和谐幸福的魅力信阳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