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卢小龙 通讯员 梅建新 朱宏洲)“如果没有技能培训,我不可能走到今天这一步。”自打在农民工定点培训基地学到“一身本事”后,罗山县农民工刘涛到马来西亚打了3年“洋工”。返回家乡后,他投资100多万元买了新房、新车,还开了家大酒店,实现了由贫困农民到成功人士的华丽转身。
“他就是我市众多贫困农民通过培训提升技能,通过外出就业锻炼本领,有所成就后返乡创业,实现从农民工到创业者转变的一个缩影。”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信阳是人口大市和劳务大市。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提升农民工技能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率先在全国开展了“贫困农民务工技能培训”工作。一时间,众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应运而生。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信阳经审批的各类培训机构有118家,其中,为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设立的培训机构59家,乡镇培训点690多个。
遍布全市边边角角的培训机构和培训点不但拓宽了培训渠道,更让众多像刘涛一样的贫困农民为之受益。据了解,2013年,全市共完成城乡劳动力培训205798人,其中,通过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完成培训65958人。“截至目前,全市261万外出务工人员中,已有190多万接受过各类转移就业培训,占全市外出务工人数的七成以上,人均月收入1200元,年实现劳务收入373亿元。其中人社部门针对45万农民工实施了技能培训。”市人社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最初是想帮助信阳的农民工获得一定的职业技能,促进转移就业。现在看来,这100多万有熟练技术、先进理念、经过市场经济大潮洗礼的务工人员,已经转化为信阳特有的‘民智’优势。巩固‘民智’优势、提升‘民智’优势,打好‘民智’牌,是信阳快速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捷径,也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据悉,下一步,我市人社部门将重点在构建多功能教育培训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和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上下功夫,不断探索创新农民工培训工作,同时紧贴信阳产业集聚区的升级和用工需求,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