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道锋

对市场上因为天气冷暖所产生的经营效果,人们已形成共识。特别是一些经营者体会更深:某门市部初春购买了许多啤酒,当时销路不佳,但盛夏来临,销路大开,店主盈利不少;某成衣商店,夏季进了一大批的纱类服装,随着季节的更迭,秋天不知不觉地临门了,这家商店不得不降价处理,以免占压更大的资金,可想而知收入大跌。

做生意与观天气,表面上风牛马不相及,其实大有内在联系。部分人对天气预报的根据、方法、途径和技术并无兴趣,算作是“不看门道、只看热闹”类型,可是一旦预测不准,哪怕是一次意外雨雪,他们会怨气十足。笔者从有关资料上获悉,近年来,日本应运而生了大批从事气象预报的企业,他们把气象服务上升到经济建设兴衰的高度来重视;韩国也十分重视气象服务工作,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出厂产品与四季气候变化有关的企业财团,他们都把气象变化列为“市场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我国,民间气象服务意识还不强,掌握气象情况往往放在多添或少穿衣服上,用来从事生产、销售和做生意是不多见的,故从事气象服务在我国民间是一项大有潜力的产业。

时下,随着全球“旅游热”的升温,人们将“观天气”拓展到外出旅游和出远门上。但“天有不测风云”的事情仍然存在,像2013年的台风“海燕”一路走来,所向披靡,给沿路国家和城镇带来巨大损失,摧毁了许多大中型市场。这种恶劣天气虽然“有测”,但无能驾驭,只好以防为主。未来,随着人类认识大自然、了解宇宙空间的能力逐渐增强,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经营对气候条件的要求越来越细,特别是从事流通领域的“生意人”,在进行跨省市、跨区域的经营活动中,对翌日和近段天气状况愈来愈依赖。这就需要气象部门增强责任意识,尽到未雨绸缪的职责,让准确的预测公布于世,从而降低不利气候对人类的影响力和破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