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栗 萍 虞 静)近日,记者深入新县新集镇代洼村的毛栗尖杉林木基地采访,这里青山滴翠,绿海飘香,空气清新宜人。该县农技站薛站长指着满山的杉木林对记者说:“这一片山是由一个林业大户流转过来的,面积有1300多亩。这些林木成材后,除去政府补贴,每亩收入可达80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目前,全县拥有千亩以上山场的林业大户近30个。林业收入已占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1/3强。”这是近年来新县发挥生态优势、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显著成果,生态已成为该县一张靓丽的绿色名片。

今年,新县认真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围绕“山水红城,健康新县”的发展定位,明确了生态建设控制性指标:全年空气优良天数稳定在350天以上,县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100%,主要河流水质优于国家二类标准,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6.7%以上。

新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新生说:“目前,全县上下已形成共识,视山如父,视林如母,视水如子,保护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落实到具体措施上,就是以全力创成国家生态县为目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大别山生态功能区建设和林业生态县建设提升工程,对山场、河流、古树名木登记建档,落实生态保护属地责任。深入开展“绿剑行动”,科学调整林业结构,加强矿山、河道管理,(下转02版)

绿水青山“奏”和谐

(上接01版)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围绕生态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茶叶、油茶、葛根等规模种植业,重点发展淮南黑猪和名优特产品,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发展网上销售、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让生态产业富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全力推进“双十双百工程(生态建设十个示范村、十个重点村,百村扶贫、百村整治)”,加强古村落保护开发,建设一批卫生乡村、生态乡村、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培育乡村旅游、养生休闲等产业形态,把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治理农村水源污染,规范畜禽养殖业排污物处置。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新县以生态考评机制为保障,将生态建设纳入地方发展及干部任用考评之中,以此达到经济指标与生态指标同步提升的目的,努力打造“山水红城、健康新县”。

链接>> 关键词

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更大的决心和更有力的举措,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信阳。加强生态系统建设,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构建生态文明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