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慧玲 实习生 徐红杨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大别山区人文底蕴深厚,人力资源充沛,人口城镇化意愿强烈,将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后盾。”说到新型城镇化中的传统文化、人口问题,全国政协委员陈世强觉得大别山区在这方面优势明显。他同时认为,由于受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制约,大别山区在相当长的时期经济发展滞后,当地群众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充满渴望。因此大别山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既面临机遇,也充满挑战。

大别长淮,源远流长,城镇化建设更具传承融合

虽受大山阻隔,大别山区各地口音差异甚远,但楚文化、吴文化、中原文化在这里交会融合,民风民俗、饮食耕读相差不多,对茶文化传承更是一枝独秀。陈世强说,大别山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尤其要注重传统文化保护,致力于打造以茶文化为代表的新型城镇特色文化。一方面要深入挖掘茶文化的历史传承,如挖掘寻访大别山区的茶马古道、抢救保护千年古茶树、复原茶区知名人文景观等,另一方面,要致力于茶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将种茶、制茶、喝茶、吃茶,甚至是看茶、演茶、唱茶等,与人们的工作、生活、休闲、娱乐紧密相融,使传统历史文化在大别山区绽放异彩。

地灵人杰,人口众多,城镇化建设更有人力优势

大别山区自古地灵人杰,英雄辈出,历史悠久,人文丰富,新型城镇化建设,无疑让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更增光彩,更显风流。陈世强委员认为,大别山区人口众多,多年来一直是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区,具有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人力资源优势。但他同时认为,大别山区人口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还比较突出,虽然近年在信阳毛尖集团、华英集团、山信粮油等一批涉农涉林龙头企业的努力下,在职业技能培训上加以引领和带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各级政府在劳动力就近就业政策支持和职业技能培训资金扶持上加大力度,以更好地把本地区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速城镇化进程。

山高水远,意愿强烈,城镇化建设更加惠民利民

大别山区山高水远,地势分割,受历史和客观原因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一度落后于发达地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外出务工多年的大别山区人深切感受到了城里人的生活品质,他们早已对城镇化带来的幸福生活充满渴望。陈世强说,近年来他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县市的偏远乡村多数只有老人、小孩还在留守,有的甚至已人去村空,他们的新家大部分安在了城镇。

对新型城镇化建设,陈世强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要科学论证、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通过公开竞标,挑选有雄厚经济实力、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有前瞻思想的大企业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实施产业带动,让进城农民不仅安居,更能乐业,使大别山区真正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