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然
央视春晚小品《扶不扶》里一句“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不仅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也在全社会引起了热议。掌声背后与热议之中,揭示出一个我们不可回避的“马路道德”问题。
众所周知,近年来发生多起老人倒地而引发的纠纷,让好人做不起。做好事变成“惹是生非”的烦心事,甚至因此增加了额外的经济负担,或者吃上了官司。远有2006年轰动一时的“南京彭宇案”,近有去年年底引起巨大争论的“四川三小孩扶阿婆被讹事件”,等等。“扶与不扶”确实是很矛盾的事情,但别被少数的负能量事件遮蔽了眼睛。
小品《扶不扶》传递给人们这样一个信息,主动救助摔倒老人的后果并不都是那么可怕,关键在于双方的友善宽容、诚恳尊重与彼此间将心比心的坦诚交流。只要互相理解,还原真相,没有化解不了的“马路道德”困局。再说,有几个摔倒了吃饱了撑得没事去瞎讹人?毕竟那些讹人的老人只是极端个案,永远成不了主流。而良心与道德的正能量,会时时刻刻在各个地点、各个层面悄然释放。
常言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是快乐的,被人帮助是幸福的。在老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一双双温暖的手,救人于危难之际,体现了道德情怀和友善仁爱的品质。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爱心接力,一直在身边不断上演着,这恰恰是社会日益迈向道德文明的“催化剂”。“扶起摔倒老人”的善举不仅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搭一把手、助一把力,不经意间就撒下了文明的种子。久而久之,当友善成为习惯时,社会的道德之树就会常青,小爱就汇聚成了大爱。因此,马路上的搀扶,扶起的不仅仅是摔倒的老人,而是“扶”出了向善向美的正能量,扶起了整个民族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