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乐

位于狼林山脉东侧的长津湖,冰封积雪,几乎不为外人所知。1950年11月,发生在朝鲜战场东线的一场血战,让长津湖家喻户晓。在长津湖接近零下40度的严寒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王牌部队第九兵团与美国“开国元勋师”陆战一师展开了一场长达20天的战斗。

近日出版的“最寒冷的冬天”系列第三部——《最寒冷的冬天Ⅲ:血战长津湖》(重庆出版集团)全面、真实地再现了长津湖之战的壮烈场面。极度严寒下,战役的残酷程度超出了所有参战人员的想象,武器和战术的悬殊较量最终演变成精神力与意志力的殊死抗争。

62年过去了,国内外不少史学家还在争论东线作战的必要性,还在为中美双方谁才是最后的赢家争得面红耳赤,至今也无定论。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自身后勤匮乏、通信不畅、攻坚火力不足的情况下还能够和世界上第一流的部队对抗,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百折不挠、大爱无疆的民族精神与意志。

长津湖地区在高寒的盖马高原东北部,气温达到零下40度,风雪交加的严寒气候,加上山高路窄的复杂地形,基本生存都不容易,战场环境甚是险恶,就连装备精良的美军也抱怨不停。不仅如此,《最寒冷的冬天Ⅲ:血战长津湖》还从兵力武器、战斗序列、各级指挥员的作战风格以及任务与困难等方面,对战役中对阵的美军陆战一师和志愿军第九兵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与分析:空军——美军陆战一师的每个步兵营可以随时用无线电呼叫航空火力支援。志愿军第九兵团没有空军支援。服装——美军陆战一师拥有兜式防寒帽、羊毛内衣、毛衣裤、防风雨登山服。志愿军第九兵团南方部队入朝仓促,基本没有棉衣。运输——美军陆战一师拥有充足的汽车和装甲车辆。志愿军第九兵团在空中、海上和铁路运输几乎为零……

面对恶劣的自然天气、对方强劲的武器与装备,人本身是容易惧怕的,但中国人民志愿军却在物资极其匮乏的情况下,通过主观努力,争取战争的胜利,用超强的意志力和牺牲精神让对手彻底折服。寒夜里,志愿军将一两床棉被摊在雪地上,十多个人挤在棉被上互相搂抱取暖;冻硬的土豆,夹在腋下,化一层啃一口;部队严格执行隐蔽要求,夜行晓宿,严密伪装,联合国军虽然每天都派出飞机对该地区进行空中侦察,却丝毫没有发现第九兵团的行动踪迹。美国著名军事评论家约瑟夫·格登也不得不承认:“以任何标准来衡量,中共军队强行军的能力都是非凡出众的!”

战场上,军人的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军事技术素质,只有在坚强的精神意志支配下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如果在战场上胆小如鼠、惊慌失措、垂头丧气、退缩不前,那么即使有再好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技能也不能战胜敌人。在这场精神与意志的较量中,看似战斗力不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同仇敌忾、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成一股无比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在还惦记着感恩节大餐、赶着圣诞节回家的美军面前是锐不可当的,即使再强悍的对手都会被这种力量所击败。这就是我们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这就是我们民族特有的一种勇往直前、前赴后继的精神。这么一支军队、这么一个民族,是无法战胜的!

两个不同信仰、不同文化的民族之间的惨烈交手,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人在极度艰难的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力与意志力。如今,这场血战已尘埃落定,但它传递出的伟大精神意志值得世人敬佩与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