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时秀敏 邹 乐)“以前这里的地势低洼,雨天怕水,旱季盼水。现在好了,俺们不花钱,就有了高产田,产量能翻番呢!”2月26日,记者在息县东岳镇高标准粮田项目区采访时,巧遇该镇大房庄村农民杨群绿查看小麦长势。看到苗情很好,杨群绿笑逐颜开。

杨群绿的麦田位于息县高标准粮田万亩方内。记者放眼望去,方方正正的麦田一望无际,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现代农业风光尽收眼底,“不息之壤”果然名不虚传。

“这里是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该项目涉及6个乡镇40个行政村,2012年至2014年,分3期实施,工程总投资近4亿元,整治规模26万亩。目前,二期工程已接近尾声,三期工程即将开工,年底整个工程可全部完工。”息县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贾晓东向记者介绍。

一个项目就建设高标准粮田26万亩,真是大手笔!

走进息县杨店乡,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情景同样让人惊喜:新硬化的渠道通向远方,一口新挖的大塘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市水利设计院江淮监理站项目总监霍林告诉记者:“这个水塘蓄水量达1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小二类水库,可以灌溉300亩以上的农田。在息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3期工程中,类似的大塘一共要修60口,可有效缓解用水高峰时供水不足的矛盾。”

2012年至2020年,息县要建设高标准粮田110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近3/4。截至2013年年底,息县已建成高标准粮田28.8万亩,占规划面积的26%。

作为产粮大县,息县肩负着重要的稳粮职责。但多年来,水的问题一直是制约农业增收的瓶颈。为了破解“靠天吃饭”的困局,息县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从2012年起,我省规划建设一批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粮田,并对这些地块进行建档、编号、绘图,使之成为永久性粮田)。

过去搞项目,往往是一个部门唱“独角戏”。息县在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中,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将各项惠农资金打捆使用,形成了整体推动的合力。

土地综合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项目、小农水建设、田间工程……多个项目齐头并进,高标准粮田建设让息县乡村变了样,昔日息县坡,被水、田、林、路、渠综合治理的大手笔描绘得更加绚丽多彩、地肥水美。“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梦寐以求的美妙景象,在如今的粮食大市信阳,在豫南粮仓息县,早已成为现实!

链接 >>关键词

深化农村改革试验,着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下功夫。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继续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力争今年建成高标准粮田70万亩以上,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10亿斤以上;继续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启动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