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形象是人们对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等的综合印象。印象好转化成形象好;形象好就有吸引力、影响力,从而就有竞争力。从这个角度上讲,形象就是生产力。

近年来,我市接连获得了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最具绿色竞争力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等十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信阳对外形象大幅提升,吸引力逐步显现,竞争力日益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生机勃勃。对此,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把信阳的形象宣传好、塑造好,充分发挥形象的生产力作用,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抓形象,就是要突出“塑形”的功效。获得注意力就是获得了一种持久的生产动力。当今社会,“眼球经济”空前活跃,并成为一个地方发展好坏的形象标杆。因此,要借助宣传的“麦克风”作用,宽角度、多形式、深层次地把信阳悠久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生态宣传出去,把信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可喜变化和取得的成就宣传出去,把信阳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宣传出去,树立特色化、优质化的信阳品牌形象。要把外界对信阳好的评价宣传出来,把外商在信阳大的投资及以信阳为家的事迹宣传出来,增强塑造信阳形象的自豪感和珍惜信阳形象的进取精神。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