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杨锡冰)2014年,商城县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对照过去一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突出优势,查找不足,克服困难,做到认识再深化、方法再创新、力度再加大,发扬好作风,借鉴好经验,探索好机制,持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突出重点,普遍整治。该县按照“抓点成线、联动扩面、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在全县重点建设100个美丽乡村。以县城为中心,重点打造“两点五线”的美丽乡村示范区。抓好S216、S338、S339、四条旅游路和部分县级公路沿线可视范围(100米)内的环境秩序整治,做到道路两侧无碍观瞻,建筑、物料整洁有序。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全面铺开村庄环境整治、卫生保洁工作,以“三清(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五化(绿化、美化、净化、硬化、亮化)、五改(改水、改厨、改排、改厕、改圈)、两处理(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为工作重点,尽快形成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整洁的“美丽乡村”格局。
深入基层,宣传文明。该县按照“听群众的意见谋思路、按群众的意愿干工作、解群众的难题办实事、做群众的公仆转作风、为群众的幸福保民生”的要求,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中时刻做到建设为了群众、工作依靠群众、成果惠及群众。积极开展“争创文明家庭、争当文明公民”活动,坚持在教育中培养、在参与中塑造、在环境中熏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群众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群众的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加大投入,建立机制。该县按照政府主导、乡村组织、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整合项目,多元投入,对所有涉农项目规划和申报进行前置审核把关,除各种直接补助农民的普惠资金、有特殊用途的救灾资金外,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建立包括环境卫生保洁、基础设施建设、绿化养护、河道治理等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农村环境管理维护的常态化和长效化,真正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分类指导,注重实效。该县按照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建立健全检查、考评工作机制。美丽乡村建设督查组定期和不定期深入村(居)进行巡查、现场督导和暗访,深入了解工作开展情况,收集汇总,定期通报。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区位优势各异、资源禀赋不一,在具体工作指导中,克服“一刀切、一个模式、齐步走”的思维定式,注重突出乡村特色,体现田园风貌,注重文化传承,务求创建实效,力求把乡村建设成为与城市长期共存、功能与特色互补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