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革开放以后,人民防空理论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形势持续缓和。我国根据对国际形势的判断,认为世界战争的危险还是存在的,但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决定,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此,我国进入了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在此背景下,人民防空也实现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转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上来,即开始进入到以战备、社会、经济的综合效益为目的的平战结合、改革创新时期。人民防空建设大背景的深刻变化,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人民防空理论的发展。其主要表现:

一是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战略需求,适时调整了我国人民防空的基本方针。1978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人民防空工作会议提出了“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平战结合、质量第一”的新时期人民防空建设方针,从过去立足于应付“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单纯战备状态,转移到既坚持战备建设,又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四化”建设的要求上来,标志着我国人民防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1986年在厦门召开的全国人民防空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座谈会,进一步从理论上肯定了平战结合的方向,对于保证人民防空工作重点的顺利转移、过渡和改革,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二是在对人民防空目的、任务、地位作用和建设途径等方面的认识更趋全面、客观。在人民防空建设的目的上,追求战备、社会、经济的综合效益;在人民防空建设的任务上,不但有对敌空袭防护的任务,而且有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职能;在实现人民防空建设的途径上,将“平战结合”及“与平时城市建设相结合”作为和平时期人民防空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对人民防空地位作用的定位上,继续将其视为战略因素,同时还将其视为现代城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