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农办调研组 孙金峰

农村金融是“三农”发展的活力之源, 农民的贫穷在一定程度上是金融的贫穷。近年来,信阳市委、市政府积极破解农村贷款难的突出问题,不断探索农村金融服务的新途径,其中,2012年5月引进广州农商银行发起设立的信阳珠江村镇银行,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已成为植根信阳秀丽山水、深受农民群众喜爱的一朵金融奇葩。最近,我们对信阳珠江村镇银行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总结了他们的成功做法,感到这些做法对于促进全省村镇银行发展、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具有一定的借鉴推广意义。

主要做法

作为仅成立一年多的村镇银行,信阳珠江村镇银行没有“万事开头难”的困窘,而是呈现迅猛发展的蓬勃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截至2013年12月底,各项存款余额30.1亿元,较年初增长13.9亿元,同比增幅85.8%;各项贷款余额17.64亿元,较年初增长9.6亿元,同比增幅119%;实现净利润4646万元,全年上缴税收1369万元。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明确发展定位

信阳珠江村镇银行始终把服务“三农”、 服务小微企业作为发展定位,重点扶持新型农业生产组织及“三农”特色产业,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打造区域化、特色化、差异化、专业化的银行。

开展客户普查。该行把加强客源管理作为破解客户基础薄弱、风险把控难度大等问题的对策,集中力量开展“三农”、小微客户普查工作,组织全体业务人员下沉乡镇、村组进行全方位、模板化、信息化的客户数据采集,重点了解各县区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特色农业,主动贴近农业大户、家庭农场、设施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完善总行级、支行级重点行业目录。

制定科学规划。该行立足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的发展定位,研究制定了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着力打造“12379”核心发展体系,增强综合竞争力。所谓“1”,就是明确一个目标,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发展成为规模上百亿元的特色精品银行。所谓“2”,就是围绕两个重点,以客户为重点,以员工为重点。所谓“3”,就是坚持三种策略,即坚持深耕细作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坚持“扬长避短”差异化经营,坚持创新突破。所谓“7”,就是树立七种观念,包括发展观、服务观、人才观、工作文化、执行力文化、竞争文化、正向思维模式等。所谓“9”,就是完成九项任务,就是探模式、建机制、强基础、出特色、控风险、优管理、练人才、树品牌、创文化。

二、提升金融服务

信阳珠江村镇银行积极发挥管理层级少、决策灵活高效、贴近农户生产生活等优势,针对信阳“三农”特点和农户实际需要,设计开发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宜于操作、方便快捷的信贷产品,促进支农信贷业务快速增长。

创新信贷产品。目前,该行已推出八款主要支农贷款产品:一是茶叶贷,用于茶叶种植、加工及贸易等贷款;二是农户联保贷,用于已组成联保小组的村民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贷款;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贷,采取“一次申请、统一授信、循环使用”方式对合作社授予信用额度;四是订单农业贷,用于从事订单生产的农户贷款并由收购企业提供担保;五是出国务工贷,用于村民出国务工所需费用贷款;六是“新农村”创业贷,用于村民从事种养业、经营活动等贷款;七是“新希望”助学贷,用于村民直系亲属或被监护人完成高中教育、大学教育贷款;八是“新家园”住房贷,用于村民购地建房、自建房、建村民公寓等贷款。如光山县仙居乡农户杨文虎创办家庭农场,急需打井抗旱浇地,该行经过调查论证后要求仅需提供另一农户作担保,就及时贷款30万元解决他的燃眉之急。该行又推出了“诚信贷”、“消贷通”、“创富贷”、“助保金贷”等信贷产品,并梳理整合为“阳光支农贷”整套专业金融服务方案。“想贷款,(下转02版)

农村金融服务一奇葩

(上接01版)找珠江”已成为很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工商贸易个体农户的优先选择。如光山县支行推出了适合羽绒商户的信贷产品“容易贷”,重点支持羽绒商户工厂化、品牌化、电商化,先后对70多名商户发放贷款7000多万元,催生了“寒诗羽”、“啄木鸟”、“轩鸟”、“乔神”等一批品牌。截至2013年12月底,信阳珠江村镇银行涉农贷款余额16.44亿元,占全部贷款的93.2%,余额较年初增长9.565亿元,增长了139%;贷款农户及小微企业贷款户1799户,涉及水稻种植等粮食生产及茶叶经营、食品加工、羽绒、花木、柳编等众多特色产业。

提高信贷效率。该行结合支农信贷实际,想农户所想、急农户所急,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信贷审批效率。一是优化信贷审批架构,缩短审查审批层级,合理分层授权;二是调整充实信贷审批人员,把骨干力量向基层一线倾斜;三是创新担保方式,结合信阳农业生产实际,设计推出了信用、保证、联保、财政增信等多种贷款担保方式;四是推行风险经理平行作业机制,明确各环节工作时效,统一授信作业规范,进一步精简贷款资料。现在,该行200万元以内的贷款2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200万元以上的信贷项目一般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金额较大的项目审批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0个工作日。如光山县支行主动向有实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营销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就对钱财米业、金丰园面业、四方植物油公司分别授信1500万元,支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三、创新体制机制

信阳珠江村镇银行是经批准的总分制村镇银行,也是目前我省两家总分制村镇银行中的一家,该行立足这一独特优势,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快速发展的动力活力。

完善战略布局。2012年5月,信阳珠江村镇银行发起成立,总部及总行营业部设置于信阳市浉河区,并在新县、商城、息县、罗山、光山、固始分别设立6家支行。2013年11月,又吸收合并了淮滨、潢川珠江村镇银行,进一步优化“珠江系”村镇银行在信阳市的战略布局,实现了除平桥区外的8县1区营业机构网点全覆盖。同时,为弥补新建银行营业网点少、服务渠道不畅的短板,该行积极向重点乡镇延伸,2013年又完成4个新增网点筹建任务。目前,该行有1个营业部、8家一级支行、4家二级支行、1家分理处,共14个营业机构网点。

加强经营管理。信阳珠江村镇银行属于股份制银行,现有股东39家,注册资本金 3.86亿元,包括1家银行金融机构、28家非金融机构企业、10家自然人股东,其中,发起行——广州农商银行持股16400.8万股,持股比例42.49%,为第一大股东。信阳珠江村镇银行积极发挥股份制银行活力,加快推进高效管理、规范管理、特色管理,着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服务能力。一是依托发起行优势。广州农商银行是由广州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的,“三农”、“小微”、“社区”金融服务经验丰富,业务规模居全国农商行前三位,在全国100家上榜银行中排第二十二位,被中国银监会评为“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2013~2014年度标杆银行”。信阳珠江村镇银行依托发起行在人才、产品、科技、服务、资金等方面优势,引进高管和业务骨干,移植适销信贷产品,采用核心业务系统、柜面流程系统、内部管理系统,并积极争取信贷支持,目前广州农商银行已通过银团贷款方式在信阳投放信贷资金1.8亿元。二是加强队伍建设。该行秉持人才本地化的团队建设理念,推动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多次选派员工赴发起行参加专题培训、跟岗培训,以及利用视频会议方式开展异地培训,目前县级支行负责人已全部由信阳籍人士担任。还组织开展多项业务竞赛活动,全面提升人员业务技能、竞争意识、服务能力、工作效率,使客户满意度不断提高。

主要启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最近召开的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对加快农村金融创新进行了安排部署,其中,明确要求积极发展村镇银行,逐步实现县市全覆盖。信阳珠江村镇银行坚持立足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能够在一年多时间内快速健康地发展起来,并实现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探索破解农村贷款难的又一成功模式,对推进全省村镇银行发展、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要抓住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重大机遇。信阳市看准农村金融服务的巨大需求与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果断决策引进了广州农商银行,携手信阳、广州两地优质企业共同发起设立了信阳珠江村镇银行。在认真学习借鉴发起行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鼓励信阳珠江村镇银行大胆创新、敢闯敢试,成功探索了一条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路子。信阳珠江村镇银行的经验充分说明,破解农村贷款难必须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改革创新,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实现为“三农”服务与促进银行自身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要全面深刻理解村镇银行的内涵。村镇银行在我省的发展时间还不算长,应该说还是农村金融服务的新事物,如何全面深刻理解村镇银行的丰富内涵,对于充分发挥村镇银行巨大作用有着直接关系。这一问题,不仅需要从事金融工作的领导同志下功夫研究,也需要市、县的党委政府领导同志下功夫研究。信阳市在推进信阳珠江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比较准确地把握了村镇银行的内涵与要求,真正做到了把农村金融的问题用金融的办法来解决、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来解决,这其中既要坚持发挥政府引导监管作用,但又不包办代办,从而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要坚持为“三农”服务、为小微企业服务。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村镇银行在资本规模、营业网点、技术水平、风控能力和人员素质等方面往往处于劣势,要实现业务快速增长、银行做大做强,必须坚持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发展定位,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化、差异化经营的发展道路。这样,才能在立足发展定位、细分目标市场、研究“三农”发展动向的基础上,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把稀缺的金融资源尽可能配置到“三农”客户上来,特色化的金融服务及产品在传统竞争领域之外开辟出为“三农”服务的新天地。

四、要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信阳珠江村镇银行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 些涉农信贷的优惠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实,如定向税收减免、定向费用补贴、风险补偿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银行之间的信息沟通还不够畅通;营业网点不足,新建成本较大等问题。我们认为这些问题在全省59 家村镇银行发展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建议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并妥善加以解决,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地方党委政府、金融监管部门、村镇银行三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共同把村镇银行这朵奇葩浇灌得更加绚丽多彩,为全省“三农”发展增添亮色和活力。

(原载2月18日《河南日报农村版》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