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飞
假冒伪劣商品,不仅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给企业和国家税收造成损失,更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医疗器械作为治病救人的工具,一旦出现假冒伪劣情形,其造成的危害更大。因此,必须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尤其是制售假冒医疗器械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一直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医疗器械行为的打击力度,然而,假货屡打不绝,甚至出现假冒伪劣商品日益逼真的情形。究其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制售假冒伪劣医疗器械存在暴利空间,不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医疗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医疗器械更是具有不小的市场,不法分子正是瞄准市场需求,继续大肆制假售假;另一方面是监管难度大。从各地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案例看,制假团伙的窝点日趋隐蔽,给相关部门的源头打击工作带来难度。另外,食药监、质监、工商等部门执法力量有限,也难以面面俱到。
因此,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医疗器械犯罪,需要相关部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形成打击合力。同时,相关部门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包括消费者、企业等,引导、协调社会资源参与到打假工作中,弥补执法力量有限这一不足。
(据《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