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 柳)我市始终坚持优先、均衡发展教育事业,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拓宽工作思路,强化政策指导,加大落实力度,2013年教育工作重点突出,亮点纷呈。

基础实起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全市办学条件明显改善。2013年,全市教育财政总支出达到75.7亿元。我市相继实施了校舍安全、农村初中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学校食堂改造、教育信息化、学前教育推进、教师周转房建设等工程。这些项目的实施,使中小学校的安全得到保障,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的差距缩小,为提高教育质量夯实了基础。

2013年,罗山县率先通过了教育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验收,使我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

质量高起来。教育质量是我市的一张闪亮名片,周边省辖市多次组织教育考察团来信阳学习。2013年高考,全市本科以上进线30825人,进线率59.23%,进线率高出全省17.96个百分点,信阳的教育质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全市被北大、清华、港大录取30人,被空军录取18名飞行员,录取人数居全国省辖市第一位,济南军区领导亲自来到信阳表示祝贺。

实惠多起来。从2013年开始,全市城市学校免收书本费,这是继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后推出的重大举措。至此,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实现免费教育。

贫困家庭助学体系的建立,为弱势群体就学解除了后顾之忧。2013年,我市为贫困家庭发放助学金1.3亿元,惠及14.8万名学生,覆盖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中、义务教育和幼儿园的经济困难学生,保证了所有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2013年,全市1428所学校的371107名学生,享受到每人每天3元的营养加餐。“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网络直播互动教室平台”、“班班通”等,通过光纤和多媒体设备,使农村的孩子与飞速进步的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资源上实现了全国共享、全球互用。

机制活起来。2013年,我市实施了“双千工程”、“特岗计划”,新补充2410名大学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而“特岗计划”已连续实施了5年,补充的新教师总量在8000人以上,为信阳教育改革和发展攒足了后劲。

我市2013年在推进教育投融资体制改革、汇聚社会力量投资教育方面跨进了一大步。全市职业教育共吸纳社会资金3.5亿元,罗山县职业中专、平桥区公共实训基地、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信阳市六职高等一批全新的职业学校相继投入使用,在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办学举步维艰的情况下,彰显了信阳不同凡响的办学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