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柳

“‘菜篮子’建设是直接关系到群众日常生活的民生工程。‘农改超’作为新型营销业态,可以有效促进生鲜菜蔬产品标准化生产、规范化流通,是当前农贸市场创新发展的重要形式,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品位的必要手段,也是行业与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市政协委员、市市场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江开勇如是说。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现代流通业的发展和食品结构的调整,传统农贸市场越来越不能满足居民对食品安全、环境卫生和生活质量的要求。目前,我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已发展到35个,这些市场是市区鲜活农副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本地农副产品市场供应。但由于大多建设于90年代,市场基础设施落后,市场功能不尽完善,运作方式还停留在比较粗放的状态,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发展。在我市各项创建活动和综合整治中,这些农贸市场的经营环境有了明显的改观,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贸市场自身带来的问题。

江开勇告诉记者,在发达国家,超市业态已存在近百年,目前已成为生鲜农产品零售的主导业态。目前,我国一些大中城市以及江浙等发达地区,以超市形式经营生鲜农副食品的经验已相当成熟,实现了经营方式的超市化、产品的标准化和服务的规范化,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购物环境和更安全、放心的农副产品,促进农贸市场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也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形象。

江开勇建议,目前,在我市积极推行“农改超”正逢其时。一是要加大引导扶持力度。要广泛宣传“农改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在项目建设、价格补贴、物流配送等方面提供支持,引导大型流通企业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农改超”,扶持中小商户因地制宜开设便利店。二是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农改超”工作涉及发改、商务、规划、国土、住建、市场发展等多个部门,需要统筹安排、有效整合。既要有力扶持培育,也要各尽其责,加强监管。三是市场管理主体特别是市场发展中心更要发挥自身作用,科学制定网点布局规划。优先选择具备条件的农贸市场作为“农改超”试点,按照城市的经营业态、经营理念进行超市化改造,使其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配套、设施先进、便捷安全、服务规范化的生鲜农副产品超市,为促进城市发展和市场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