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 磊 时秀敏 曹新俊

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破解了“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道难题,让信阳农村变了样,成为“两会”上代表和委员热议的话题。

报告链接

“深化农村改革试验,着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下功夫。”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努力在农村土地流转、金融创新、专业合作、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现代农业产业化、农业机械化等方面实现更大作为。”

“继续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加快高标准良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继续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力争今年建成高标准粮田70万亩以上,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10亿斤以上。”

“继续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大力培育粮食、畜禽、水产、茶叶、花木、林果等农业产业化集群,努力打造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特色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力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突破350家。”

“启动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在中心城区和有条件的县城周边,规划建设一批兼具城市‘菜篮子’、生态绿化、休闲观光等功能的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新型都市农业业态。”

“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实施财政支农建设项目,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经营的现代种养业,着力构建农业产业化各类主体互利共赢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体系。”

精彩回放

2009年4月22日,这个日子注定被信阳铭记。这一天,河南省委、省政府正式确定信阳市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同年4月28日,信阳市举行了“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揭牌仪式。从此,在1.89万平方公里的老区土地上,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拉开了序幕。

成立全省第一家“土地银行”,组建全省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总社,建立全省第一家县级林权交易中心、在全省率先试行新型农村合作养老保险……短短几年间,信阳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书写了“让小田变大田、死钱变活钱、农民抱成团、民生走在前、村庄变乐园,农民笑开颜”的崭新诗篇!

建言献策

市人大代表、淮滨县固城乡党委书记黄占魁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干部脚粘土,百姓心不堵’。农村基层工作开展得好坏,关键在于村党支部的战斗力。而党支部的战斗力是否强大,又在于有没有一个有责任心、事业心、能干事、会办事、办成事的好党支部书记。我们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基础上,给村党支部书记政策,让村党支部书记走在改革一线,从而激发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据黄占魁介绍,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吸引了众多能人回归家乡。外出务工成功人士李照峰,返乡创办了淮滨县固城乡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育秧工厂,总投资近千万元,可解决周边群众上万亩秧田插秧的问题。同时,富贵粮油、永锋木业、丰收粉业等8家民营企业,联合发起成立了“河南省金贡仓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为农业增效打开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由政府主导、企业出资、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联手打造的“金贡仓”模式,已在农村经济发展和改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市人大代表、浉河区董家河镇党委书记范振清说:“董家河镇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始终抓住茶产业不放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企业、合作组织以及社会各界成功人士投身农村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日新月异,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发展。清塘民居示范小区、‘水韵茶乡’新型农村社区已成为全镇的亮点工程。同时,以环南湾湖开放式3A景区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培育茶文化旅游,大力发展独具茶乡特色的‘农家乐’旅游经济,加快推进以车云山千佛塔茶文化旅游和‘九瀑水寨’茶文化生态体验游为重点的旅游项目建设,以茶促游,以游兴茶。”

作为一名来自食品行业的市政协委员,张全忠对全市生态农业的发展十分关注:“信阳与全省其他地市相比,青山绿水是最大的优势,非常适合发展生态农业。”他希望政府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突出特色农业生态游、特色农业种植、特色农业养殖,打造一批现代生态农业知名品牌。

来自农业大县的市人大代表、息县峰刚粮食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刚对粮食生产特别关注。他说:“‘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在连续三年遭遇持续旱灾的情况下,2013年信阳粮食生产实现了十连增,被评为全国产粮大市,固始县、息县、罗山县被评为全国产粮大县。这是让人十分兴奋的消息。”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与粮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也比较了解群众的需求。李刚认为,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全面推行农业保险,真正让“弱质农业”强起来,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的试验田里,必将开出更多更美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