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雪峰
在世界经济版图上,大量的产业集群形成了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世界财富大都在这些区域创造。
如今,在老区信阳的版图上,依托13个(因区划变动原因,固始县两个省定产业集聚区未做统计)产业集聚区形成的产业集群正在拔节速长、生机勃发——
这里既是先进产业集中区、现代城市功能区和科学发展示范区,也是改革创新试验区;这里正在成为信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引擎和建设魅力信阳的有力支撑,正在成为信阳经济最具活力的新增长点。
市委书记郭瑞民说,信阳13个产业集聚区,涉及电子信息、现代家居、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绿色食品、商贸物流等主导产业。信阳一直把产业集聚区作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综合载体,坚持“三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全面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
凤凰涅槃 跨越发展
产业集聚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去年年初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全市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增长极、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阵地、改革创新的示范区。 抓住了产业集聚区,就抓住了推进科学发展的关键。
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是市委、市政府根据信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对未来发展战略和实现途径进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当前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时光回溯到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突袭而来,全球经济逆转而下。信阳经济也到了一个兴衰进退的重要关口。
要实现新跨越,必须走集约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构建“一个载体”、培育“三大体系”的跨越式发展思路就此确立,这个载体就是产业集聚区。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市勇于改革,大胆创新, 探索出了“一举求多效”、“一发动全身”、“一优带百通”以及“三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等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使产业集聚区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领域内的影响力正在形成。2013年,我市出台了支持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严格落实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攻坚督导例会、项目联合督察和“四集中”、“零阻碍”服务制度,着力引龙头、抓延链、建基地、育集群,高端制造、新型建材、绿色食品三大产业基地和电子信息、现代家居、纺织服装、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初具规模,集群集聚态势正在形成。2013年,预计全市13个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约780亿元,增长约28%,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超过50%;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128亿元,增长约2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7%,产业集聚区的综合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昂首奋进 举重若轻
今年春节前夕,记者在信阳市产业集聚区“天扬光电”的无尘车间内惊喜地看到,一块块液晶玻璃基板在高科技机器人手臂的操作下,就像变戏法一样,变成一块块液晶屏模组静静地下线。
“天扬光电”总裁助理许力告诉记者:“是信阳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卓越的服务体系吸引了我们。洽谈半年项目就落了地,实践证明我们来对了。”
“赚钱多,麻烦少,身体好。”这是眼下在信阳投资的省外客商常挂在嘴边上的话。
大别山横贯信阳南部,淮河横穿信阳北部,一南一北两大天然“生态屏障”,造就了信阳“北国江南、江南北国”的独特生态环境。
“我们就是要让信阳的蓝天白云、青山秀水成为客商投资创业、修身养性的乐园。生态优势不仅要联系到农业、旅游业,更要紧密地跟现代工业、新兴产业联系在一起,积极探索信阳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市委书记郭瑞民如是说。
作为老区,工业是信阳的短板,如何跨门槛、补短板,信阳没有盲目,更没有忙乱,依然坚守的是青山秀水,努力推进的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进程。据此,市委书记郭瑞民总结出“四一”招商工作法,即“明确一个方向、选择一个地方、持续一个时期、兴起一个产业”。这是我市招商工作的法宝,是市委、市政府领导大会小会必念的“福咒”。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