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诗绮
啥叫“恐归族”?最近网上炒的十分火热,就是指那些在外地工作,不敢或不愿意回家过春节者的统称。
小汪几天前也是个“恐归族”,可是,她现在已经回到了家乡——信阳。
19日晚,在北京工作的信阳女孩小汪收拾好了行囊。小汪出生于1987年,国外留学回来后,在北京一家杂志社工作,其实她今年没打算回家。20日早晨,小汪走出了火车站,便看到前来接她的爸妈,这是两年半以来第一次见到父母。小汪说,三年前,父母拿出了所有的积蓄供她到欧洲国家学习深造,回国后,她在北京一家杂志社找了份工作,但是事业刚刚起步,每月的薪水除去房租和车票钱已经所剩无几,给父母买的礼物也十分不起眼,最初这让她十分羞涩。记者了解,小汪是独生子女,但是堂亲、表亲有很多,往年上学的时候,每逢过年,一大家子都会聚在一起,团圆热闹。有几个表亲很有出息,有两个是做工程的,有一个当项目总工程师,还有个表姐,经营了市里面一家很大的化妆品店,个个有车有房,年收入近百万。每每想到这里,小汪就告诉自己,等她赚多了钱,也要风风光光回家,让父母也能在亲友面前炫耀一番。可现在呢,27岁的她充其量只能算个白领打工族。
前不久,她在北京一家东北特产店里,给爸爸买了一双翻毛的皮鞋,因为一到冬天,父亲的脚就会开裂,走路时疼痛难忍。看着2999元的标价签,小汪咬了咬牙。晚上回到租房里,打开电视,正在播出《本山选谁上春晚》节目,程野、田娃的小品《租个儿子回家过年》让她热泪盈眶,小品反映的是一位患老年痴呆的老人的女儿,因为哥哥在外地打工没赚到钱,不敢回家,怕亲友取笑,但老人又十分想念儿子,无奈就在外面租了一位同样恐归的“儿子”,回来陪老人过个团圆年,最后,老人又清醒了,对这个假儿子说,“父母啥都不缺,啥都不要,只要你能过年回家,陪父母过个团圆年就好。”刹那间,小时候父亲不顾脚痛骑自行车送她上学,母亲早上五点多起床给她煮面、蒸鸡蛋的场景涌现在了小汪的脑海中。小汪于决定,回家看看父母,陪他们过年。
小汪告诉记者,《租个儿子回家过年》给她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那不仅是个小品,更是天下父母共同的企盼。如果有一天父母都不在了,就算挣来再多的钱,能买回这份亲情吗?小汪也想告诉更多的“恐归族”,“收拾行囊,赶紧回家,你们回家就是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记者手记
别再徘徊,回家陪父母过个团圆年
“恐归”的原因有很多,据记者了解,有些人在外一事无成,有些人回家会遭父母“逼婚”,有些人觉得来往路费价格不菲,还有些人感觉亲友之间互相攀比,自己混的不好,不好意思回家等,如今在外漂泊或是定居的青年,80、90后居多,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如果子女不回家,父母在家只能过一个孤独年,也许一年或几年都见不到孩子一面。细想,父母辛苦半生,一年到头盼望的,无非就是想跟孩子过个团圆年,这点小小的愿望,做子女的真的就这么难满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