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近年来,一批批信阳籍外出务工经商者带着资金、项目、信息、先进的技术反哺家乡,为我市富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岗位。此外,随着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一大批外地及沿海企业纷纷落户我市,也为广大农民工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一些远走他乡“谋职”的打工者,如今也能在家门口赚钱了。据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我市外出务工者已超过280万人,相比2012年减少了20多万人,选择就地就近就业人数明显增加。

“随着本地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就业培训不断加强、就业待遇持续提升,便出现了务工人员的回流现象,进而形成了集培训、输出、就业、维权、回归于一体的信阳劳务经济发展新模式。”市劳务输出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

就业岗位增加了,“就业难”与“招工难”两个并存的问题在我市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何破解?“坚持把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办在农民身边、田间地头、农民工工作的地方,坚持加大国际劳务输出培训力度,坚持加强知名品牌培训”的做法,成为我市提高农民务工技能、促进就业、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把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发展劳务经济的突破口。2013年,我市共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1.8万人次,大力实施“双千”工程,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超过15万人。各县区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长效机制,加快实施返乡农民工转移培训步伐,积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技能的提升促进了收入的增长。信阳叶之锋装饰公司电脑设计人员郑颖,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电脑知识进行短期培训,月收入从原来的1000多元,增加到3500元。商城县关庙乡邬庙村的返乡农民工柳学超经过短期的养殖技能培训,自己承包鱼塘养鱼,年收入约40000元。

我市的“回归创业”工程正如一个巨大的“孵化器”,引导着一大批创业有技能、经营有头脑、内在有素养的新型农民,将先进生产力带回老区,为魅力信阳建设提供强大持续的后续力量。这让信阳人更有理由去憧憬2014年,相信“金凤凰”的回归将持续推动全市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让信阳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前锋的道路上越走越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