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志 本报记者 黄 慧 整理

编者按:近日,本报由报社领导带队,派出骨干记者,深入全市各县区采访。在一线,记者看到了反映各县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显著成果,看到了各地各部门切实保障市场供应价格稳定、扎实做好春运工作、认真抓好安全生产、精心安排文化生活的感人场面,看到了普通劳动者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动人事迹。

从今日起,本报推出“走基层,看变化,话发展”大型系列报道。报道分为“我和我的美丽乡村”、“我和我的幸福生活”、“我和我的产业聚焦区”、“我和我的魅力城市”四个板块,多角度、多侧面展示全市人民为信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辛勤工作的生动景象。

“金刚台之西,汤泉池东岸,黄柏山北冀,赤城县南端,面积8.5平方公里,男女老少近两千人,七里冲这个小村让您流连忘返。”这是我胡诌的两句打油诗,虽然诗意少点,但用来概括我们村庄的概况还是不错的。

作为汤泉池风景区的东大门,七里冲的地理位置确实优越。要是春天来,山上有映山红,山下有兰草,田里有绿油油的麦苗、黄灿灿的油菜花,你们记者都不用特意选景,随便举起相机一拍就是一张风景艺术照。

我们种的茶、养的猪也是纯绿色无污染的,有了这些优势,县里要求我们围绕青山秀水做文章,搞农家乐、发展旅游业,把七里冲打造成生态美丽乡村,村里人都举双手赞成。

过去我们村确实穷,村里人均收入也就是两千块露头儿。俗话说,十年难发庄稼汉,一年能发生意人。如今,我们村搞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就是要帮我们农民致富。我是村会计,更要带头。两个月前,在村里的支持下,我也把我家的小院翻建了打算开农家乐,以后就能挣你们城里人的钱了。

县里为了把七里冲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可是下了大力气了,给我们修了路、筑了坝,村里又通过流转土地建了800亩的蓝莓基地,以后还要建购货中心、停车厂、文化广场……县委书记李高岭说了,搞美丽乡村建设坚决不搞大拆大建、大挖大填,只要我们每家把院子收拾干净,柴火垛码齐,把自家的鸡鸭圈好,要的就是原生态。

这不,村里才开始搞建设,不少在外地安了家的大老板现在都急着想回来重新落户呢。话说到这儿,我又激动了,来了灵感,现场再做诗一首:“鲇鱼湖畔一神泉,群峰环抱数千年;金鸡啼醒万户晓,美丽乡村战鼓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