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亚才

初冬这个上午真得很好,阳光,天空,花朵,落叶及其相互之间的宁静长久盘踞在我精神的大厅。这样的场景与心境,似乎比较有利于谈论感受,正好,我得梳理一下近来在阅读2013年度信阳散文时所思考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情感世界的张弛。我一直以为散文写作需要真性情,而以情感世界为时空的亲情写作是真性情写作的主场地,小而言之,亲人和友人往往又是这块主场地上的主要人物,他们经历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及其与作者的相互关系就自然地构成了散文写作的骨架,若处理得当,便有了血有了肉,人物形象不仅真实可信,可亲,而且栩栩如生,立得起,站得住,从而,曾经抑或进行时之倾诉、叙述与描写总会给人们以情感的震撼、真情的互动和种种隐秘涟漪的分享,因此,我不反对徜徉在情感世界里的亲情写作。但是,坦率地说,在过去的三年信阳散文年选编辑过程中,我们遭遇了麻烦:“亲情”泛滥成灾。于是,在随后一些类似的沙龙、茶叙的文学小聚中,我们提出了“情感世界的张弛”问题,尤其就亲情写作中如何将“我的经历”转化为“我们的体验”,如何使“我的父母”延展为“我们的父母”等进行了深入地不懈地,也是真诚地讨论。这个看似不大的问题,却是个基础性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它甚至是个槛,不能回避,得面对,迈过去了,散文创作的视界会更宽阔,胸怀更博大,精神向度更高远,可谓轻舟已过万重山。读罢2013年纷至沓来的散文篇章,心绪妥贴了许多,这种心绪完全缘于和以往阅读时那种焦躁不安的比对,本年度从260多篇来稿中入选了62篇,属于亲情写作的篇章数量大大下降,而这一类型文章的质量,整体上有较大提升。所以,将此作为对“情感世界的张弛”问题的回应,我视之为2013年晚秋初冬时节的收获。

第二个问题。故乡风物的感念与抒情。故乡,对于每一个人都具有从始而终如影随行的意义;对于作家,故乡更非名词,亦非概念,亦非方位指向,在作家眼里,它清丽而粘稠,在作家心里,它遥远空寂而近在咫尺。正因此,故乡,一直以来都是古今中外作家,尤以散文写作时的对象。自然,信阳作家写故乡,进而带你去故乡就无可厚非了。但怎样写倒是一个绝不能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几年来,我们穷追不舍地拷问与批判,已有了显见的效果,让人有欣慰之感,因为,敬畏已成为一批信阳作家在故乡风物的感念与抒情中油然而生的首要的不可或缺的情愫。通过比较,不难看出,《2010年度信阳散文》中尚有诸多信阳山水游记,字里行间虽跃动着豫风楚韵、灵山秀水、大美天地中的和谐众生,读后却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究其原因,思之少,悟之即少,自然得之就更少。而今又读众多故乡之章,整体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追求心灵自由,体现人文关怀,承担应有责任,培植审美情趣等等成为故乡风物感念与抒情的主题。山不再沉默,水不再喧哗,石头能开花,大树能行走,老屋能说话,村庄在凝望,古街在诉求……不经意间,绘就了一幅豫南地域精神图谱与生活长卷,使得《2013年度信阳散文》拥有了更为丰富和愈发斑驳的精神与文化承载,以及由此而衍生的社会价值。

第三个问题。历史文化的哲思。文化散文历来有之,余秋雨文化散文的写作使文化散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种无论是容量,视觉,还是知识性,思想性都新异四射的个性言说吸引着越来越多读者的眼球。在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人际关系日益淡漠,市场经济残酷无情,生活激情每况愈下的大背景下,相对于诸如亲情怀旧,乡俗风物之类的叙事性散文,难免产生审美疲劳,人们似乎更愿意看一些颇显厚重的历史文化散文(随笔)。这可以理解,多样性本来就是散文的基本属性。题材的大与小,字数的多与少,写作的虚与实,主题的深与浅等构成了“散文是大众阅读的第一情人”的形姿。因此,我对有质文化散文盼望的同时,也在内心里充满了对文化散文量的期许。今年这个形势得以较大改变,有一些作者,像考古队员那样走进历史,进入历史人物,进入历史事件,进入历史遗存,去找寻答案,去哲学思考,去感知那些活在心灵之上、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的文化,去进行断续的、跳跃的、跟随人的心灵意态的、文学的历史文化性灵抒写,去表达时空的感觉、抽象出来的象征符号与消失了的生命的现场。这些个人视觉和独特笔触的篇章,写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自已的思索,无疑为2013年的信阳散文选平添了分量价值。

第四个问题。当下社会生存状态的关注。秘鲁作家德尼塞·维加·法尔凡曾谈到:倘若作家懂得把锚抛在人的心坎上,便永远不会与人性脱离,这样,作品就能像迅捷的向导一样,毫不费力地穿越人类所有的边界。散文是岁月的天然朋友,也是人类情感的不二密友,这种奇异力量,能使散文坚硬的薄片具有韧性,从而严肃介入和从容应对现实生活。我们常常讲到文学的责任,事实上,在具体的散文创作中,往往又呈现出过于个性写作而忽视散文社会性的现象。其在阅读2013年的文稿中,有众多关注当下社会生存状态的篇章,让我顿生几分惊喜,它们关注民生、底层和社会问题,没有冷眼旁观,没有紧盯生活的表象,而是置身其中,描写小人物的生活,记叙弱势群体的命运,探微普通人家的内心世界,直面当前社会矛盾,聚焦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真实记录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众多利益冲突。这些篇章,有温暖,有幸福,有爱情,但更多的是警惕、顾虑、忧伤,甚或痛苦,对现实生存状态关注的背后,是作者的关怀,是作者的良知与爱心。尤其值得欣慰的是,真诚的散文写作,并未止于所涉及的题材,而是从介入生活的深度与广度来考量,从而使得散文的社会性避免了可能的被任意拔高而故作姿态的庸俗化。

以上是我在阅读2013年度信阳散文稿件时产生的感想,这些或长或短的文字,不仅使我眼前豁然一亮,而且,它们给了我如同这个初冬上午所给予我的难以心平气和的宁静。

(注:本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