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13年,信阳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大舞台上,站位全局,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有所作为,不仅实现了“全面提升魅力信阳建设水平”的预期目标,而且为深化改革创造信阳发展新优势打下了坚实基础,赢得了主动,赢得了先机。

这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市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前沿、生态、民智三大优势,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保持了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从趋势看,发展的科学性不断增强。工业投资、金融机构贷款、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财政收入和税收等指标增速处于全省前列,发展质量日趋向好。从态势看,发展后劲进一步积蓄。前沿、生态和民智优势更加凸显,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我们突出抓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以现代工业为主的新兴产业,电子信息、现代家居、绿色食品、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的势头不断增强,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比较扎实的产业支撑。从气势看,广大干部群众精神状态日益提升。全市上下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干事、竞相发展的势头和干劲更加高涨,特别是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巩固和发展了艰苦奋斗、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

这一年,促增长、调结构,强载体、建体系,打基础、创优势,抓改革、促开放,保底线、惠民生……一系列坚强有力的举措,使我市在持续求进中实现了新突破,在务实发展中积蓄了新能量,在积极作为中创造了新优势——

发展态势在“进”中向好。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及时采取一系列促增长措施,大力实施重点项目攻坚计划和工业促增长调结构攻坚行动,积极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强化企业服务,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扭转了经济下行趋势,经济增长实现了逐季回升。初步预计,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约1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约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约13.6%。

产业结构在“进”中优化。着力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大力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和主食产业化工程,新增高标准粮田76.2万亩,省级示范性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达到16个。粮食生产战胜严重旱灾,总产量达到117.14亿斤,实现了“十连增”。坚持新型工业化主导,全市工业投资完成约560亿元,增长约29.5%,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约为32%。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增长9.8%,物流快递、信息服务、电子商务、金融保险、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全年接待旅游者1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5.7亿元。

质量效益在“进”中提升。全市财政总收入93.1亿元,增长20.3%;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7.9亿元,增长22.5%,增速居全省第5位;税收完成51.7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76.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1680亿元、利税约142亿元、利润约90亿元,分别增长约17.3%、10.7%和16.2%。

如今,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我们信阳老区儿女更应当脚踏实地,坚定信心,发扬龙马精神,开启信阳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的崭新历程!

(本报记者 赵雪峰)

数字看发展

初步预计,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约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约2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约1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约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