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专题组
1988年出生于制茶世家的何世阳,是浉河区何景明茶叶专业合作社创始人。追根溯源,他还是明朝文坛领袖“弘治七子”之一何景明的第21代世孙。
一代文豪何景明,其后人因祖上为官清正廉洁,乱世之时,家道中落,后世子孙遂隐入深山,世代以制茶为生。
2010年,何世阳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了名企高薪的工作机会,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信阳浉河港镇。出生于制茶世家的他对茶叶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又对当地茶产业依然落后陈旧的现状感到痛心。这个初涉社会的年轻人此时早已坚定了自己未来的方向:投身于茶产业,带领茶农走上全新的致富之路。
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创业的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创业初期,资金、工艺、营销,种种问题,齐集而来,何世阳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一切着实给正在筹划美好未来的何世阳浇了一盆冷水。决定的事一旦付诸实施,就不能退缩,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着如何慎重地实施自己的发展规划。一方面,何世阳很快开始着手调查当地的茶农现状、分析茶叶种植、生产、加工中存在的痼疾,结合现代茶业发展的新思路提出切实有效的规划。他下定决心做纯正优质的信阳毛尖,做古香古韵、有口皆碑的“何景明·信阳茶”。坚持创新工艺与历代传统古法炒制技艺相结合,利用现代技术保证茶叶历久弥香的神韵;坚决执行无公害化生产标准,严禁施用农药化肥,保证信阳毛尖的纯天然、绿色无公害。另一方面,何世阳开始奔波于政府相关部门,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媒体的宣传。有时候忙得晚饭都来不及吃,一直到凌晨,那份执着考验着何世阳的勇气和胆量。现在回想起来,何世阳却淡淡一笑,说没什么,这是人生的经历,创业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2011年,信阳遭遇连续冻灾和干旱天气,茶树枯死严重,茶叶产量急剧减少,茶农面临巨大损失,眼看茶农一年的收入将化为泡影,何世阳心急如焚,果断召开合作社理事大会,不顾众人的强烈反对,采取扶助措施,提高茶叶的收购价格。在何世阳的努力下,终于把茶农的损失控制到最小,这一年何世阳不仅没有经济利润,反而损失严重。这一切的一切茶农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此后,茶农们更加信任这个80后小伙子,都愿意与他合作,把希望放在何世阳身上,并深信何世阳会带着他们走向更加光明广阔的道路。
何世阳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开始着眼于更长远稳定的发展之路:(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