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日出东方,叩启天穹;漫天朝霞中,13亿中国人迎来新的曙光。
2012年11月中至2013年年底——一年零一个半月,在岁月长河中不过匆匆一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却镌刻下新的历史标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对党、对人民、对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奋发有为,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崭新局面。
从新的起点出发,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领航的“中国号”巨轮直挂云帆,劈波斩浪……
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
国家博物馆,历史、现实、未来的交汇点。
2012年11月29日。履新不久的新一届中央领导同志来到这里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抚今追昔,展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声如洪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人类文明史上罕有的壮美集体梦想。为了逐梦,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知经历了多少屈辱与奋争,前赴后继,跨越时空。
中国梦,一经提出,迅速点燃了亿万华夏儿女心中的激情,凝聚起强大正能量。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一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担当起带领亿万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这是奔向现代化的决定性阶段——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世所罕见的重大挑战——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3亿人口、近1亿贫困人口,一个如此“体量”的大国探索民族复兴之路,谈何容易。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登高才能望远。一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担当大任。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中央在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从推动科学发展到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从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到正确处理国际关系,从加强党的建设到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再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丰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进一步深化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闯新路、开新局,一个个重要部署有序展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
实干才能兴邦。一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殚精竭虑,夙兴夜寐。
一册册工作日志记录下400多个日日夜夜的紧张与繁忙:出席重要会议和活动、会见重要外宾、就重大事项作出决策和指示……
一张张出行地图见证着体察社情民意的奔波与足迹:习近平总书记到11个省市调研考察;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中央领导同志调研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万里江山多锦绣,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习近平这样直抒胸臆。
坚定的信仰追求,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务实的工作作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给人民以信心和力量。
凝心才能聚力。一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群众,播种梦想,点燃希望。
无论是和全国劳模座谈,还是同妇联新班子谈话,无论是祝贺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还是致信世界华商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抒发中国梦的情怀,阐释中国梦的内涵,宣示中国梦的真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
首位登顶珠峰的在校女大学生、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陈晨难忘习近平总书记和青年代表座谈时的叮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总书记祝愿我在勇攀珠峰精神鼓舞下勇往直前,不断攀上事业和人生的新高峰。”陈晨说,“我的梦是登上七大洲的最高峰。”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始终以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意志品格著称于世。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远古传奇记载了先人们的豪情壮志和不懈追求。
今天,中国梦造就一个个当代传奇,中国梦映射着华夏儿女的共同理想,凝聚起代代炎黄子孙的美好夙愿,成为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
新年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多前考察过的河北阜平骆驼湾村有了悄然变化。65岁的老支书顾润金乐滋滋地念叨着:“去年村里养了100头牛、1000多只羊,种了20亩中药材,开了两三个农家乐。今年还要建个水厂,多搞些农家乐。”
是的,梦想的阳光,正在照进更多人的现实生活。
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稳扎稳打——
“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开好局”
2013年6月20日是个让很多银行交易员印象深刻的日子。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盘中罕见地飙升至30%。
“央行顶住压力没有放水”“政府没有救市”……这样的信息,在当天交易员的微信里被频频转发。
面对“钱荒”的镇定若素,只是一年多来党中央诸多抉择中的一个缩影。
沉着应对,科学决策。一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
这是处变不惊的决策定力——
当2013年上半年经济增速逐季下滑,中国没有出台新的刺激政策,没有放松货币政策,而是加快化解过剩产能的步伐,创新调控思路和方式,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稳定……
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内生动力不断释放,创新驱动显著增强,在世界经济的大格局中尤为醒目。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保持宏观政策稳定的决心和毅力,让世界刮目相看。
“中国经济又一次没有按照怀疑论者们所预测的轨迹运行。”面对2013年三季度以来经济增速的反弹,有媒体如此评价。
这是着眼长远的战略思维——
“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
“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一年多来,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到中央政治局会议,从党外人士座谈会到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党中央始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加强学习调研,不断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习近平要求,要正确判断形势,增强信心,综合施策,扎实工作,稳中求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持续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断迈出坚实步伐。
李克强强调,一方面要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搞好宏观调控,统筹考虑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另一方面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用勇气和智慧推动转型发展。
张德江指出,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发展质量和效益,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俞正声指出,要抓住历史机遇,广泛凝心聚力,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后发赶超,奋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刘云山指出,稳中求进符合科学发展观,制定政策、出台措施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
王岐山指出,要围绕主题主线,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全面推进“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张高丽指出,决不能片面追求速度,而是在平稳的发展中化解矛盾、防范通胀、控制风险,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从“稳中求进”到“稳中有为”,再到“稳中向好”,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事业发展,贯穿的是“稳”字当头。
“稳中求进”,“稳”是前提,“进”是目的。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发展方式转变,锐意改革,需要“进”;
解决一系列矛盾问题,特别是补齐医疗、社保、教育等民生短板,需要“进”;
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把握新的历史机遇,更需要“进”。
在中央部署下,一系列既稳当前、又利长远的重大政策陆续推出,有效托住经济发展的“底”,提振了市场信心。
2013年,国内消费稳中有升,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增速远快于传统产业;物价始终保持平稳走势;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社会保持稳定;粮食生产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十连增”。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顺利完成。
这是驾驭全局的掌控能力——
2013年12月9日,《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公布,提出淡化GDP考核。
“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剑锋直指长期存在的片面政绩观,力促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质性转变。
从“两手抓”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不断丰富,全面推进。
一年多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全国人大常委会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全国政协连续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依法治国全面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继续向前。
一年多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更上层楼: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持续改善;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
一年多来,社会建设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打造综合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各级党委和政府从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入,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年多来,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绘制土壤重金属“人类污染图”,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公布《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伴随一系列重大举措出台,中国打响了环境保卫战。
一年多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强:从如火如荼开展实战化训练,到加速推动武器装备信息化步伐,从“辽宁舰”首赴南海训练到划设并有效管控东海防空识别区,以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为目标,人民军队在强军路上稳步前行。
一年多来,港澳工作和两岸关系取得新进展:港珠澳大桥工程实现重大突破,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启用……香港、澳门和内地交流合作持续加强,经贸关系更加紧密;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建立直接联系机制,政治互信不断增进,政经互动程度增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一步巩固深化。
2013年,稳中求进的中国扬帆奋进……
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必须保持强烈的进取意识,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
改革开放,历史赋予当代中国的重大命题,世界认知今日中国的鲜明标志。
走过35年光辉历程,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思想观念的障碍,利益固化的藩篱,使人们对改革共识与困惑交织,期待与担忧并存。
广东,改革开放发源地。2012年12月,当选总书记不久的习近平首次离京便来到这里,他的话语掷地有声: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这是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这是改革开放新的动员令!这是改革开放新的进军号!
基础、环境、动力虽然已经变化,矛盾、困难、风险正在叠加,但别无选择,只能迎难而上。
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演进,推动改革再出发,必须勇于担当。
一年多来,从城市社区到农家炕头,从企业车间到工矿学校,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中央领导同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围绕全面深化改革问计于民,指导实践,凝聚力量。
2013年7月,在酷热的江城武汉,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6个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课题: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高屋建瓴的眼光,深刻精辟的阐述,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指引。
与此同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紧锣密鼓地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部署推进一系列改革,中国大地再掀新的改革浪潮——
转变政府职能成为深化改革“当头炮”,中央政府取消和下放了3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向市场和社会放权……
部署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广大创业者的积极性空前激发……
研究制定养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出台异地高考方案……
批准成立上海自贸区,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企业登记注册审批由通常29天减至4天……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向顽瘴痼疾开刀,向障碍藩篱宣战。一年多来的改革攻坚,干成了一些“多年想干而未干成”的事情,不仅稳住了增长、推动了转型、改善了民生,也为全面深化改革趟出了新路。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中央精心绘制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
2013年11月,初冬的北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会场气氛热烈。
中国改革开放进程迎来又一个里程碑时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获得一致通过。
凝聚全党智慧的《决定》,描绘了未来十年中国的改革蓝图——
一个活力更加迸发的中国: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个发展更加向好的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一个公平更加彰显的中国:建立健全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聚焦这份蓝图,人们更看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奋发有为的进取意识、审时度势的机遇意识、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看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政治品格。
“这份蓝图是中国执政党近年来最具雄心的改革计划。”有国际媒体这样评价。
马来西亚中国问题专家胡逸山说:“中共新一届领导人将大刀阔斧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深化改革,中国将出现令人鼓舞的崭新气象。”
起跑决定赛程。
2013年岁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相继召开,相互呼应。
从继续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到稳妥推进城镇化,再到对“三农”工作进行战略布局,一项项重大部署密集出台。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2013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又一个以“改革”命名的关键年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展现的改革胆识、锐气和智慧,让人们对中国的未来充满新的期待……
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
“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这是2013年中国外交中两个非同寻常的“8小时”:
——早春3月,俄罗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会谈、交流8小时。两国签署的合作协议被外界称为“世纪合同”。俄罗斯国防部及联邦武装力量作战指挥中心,首度为外国元首打开“神秘”大门。
——盛夏6月,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习近平主席同奥巴马总统会晤。没有礼炮、红地毯,不打领带……两天内交谈时间超过8小时。两国元首达成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外交如弈棋,谋局必度势。
当今世界,大国关系出现重大调整,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金融危机催生结构性变革,地区动荡混乱复杂,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面对变幻的国际风云,中国领导人以高远的战略眼光、务实的合作举措,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开创了中国外交新局面,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世界郑重宣示、庄严承诺——
“中国梦与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是相连的,也是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梦想相通的。”
“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
从共织中国梦和非洲梦到建设更高水平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到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到推动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国家元首提出的倡议和构想,在国际社会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反响。
行棋当善弈,落子谋全局。
以大国关系开局,以推动区域合作收官。2013年,习近平主席4次出访,到访14个国家,出席4次国际峰会。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共12次出访,足迹遍及亚非欧美33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年多来,65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来华访问,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进一步加深……
收获是丰硕的:一年多来,中国与各国签署约800项合作协议,涉及政治、经贸、人文等各领域……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一年多来,中国外交大布局为这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话增添了新内涵。
——周边外交亮点频出,令人瞩目。
金秋时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确立了今后5年至10年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总体布局。
亲、诚、惠、容。一年多来,中国同周边21个国家开展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级别交往,基本实现高层交往“全覆盖”。
在确保周边环境总体稳定向好的同时,中国在维护领土主权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牢牢把握了斗争的原则、节奏、分寸和力道,体现出坚定的信心和意志。
——多边与双边相连,“主场”与“客场”融合,成为另一大亮点。
真、实、亲、诚。南非德班,习近平主席与14位非洲国家和地区组织领导人共叙中非友谊,共商发展大计。
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合组织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重大多边场合,习近平主席同与会各国领导人频频举行双边会晤。
“主场”同样出彩。2013年4月,10国领导人出席博鳌亚洲论坛;5月,巴以领导人先后访华;10月,俄罗斯、印度、蒙古3国总理同日抵达;12月,英国、乌克兰、美国、法国领导人同周到访……
大盘取厚势,官子有妙手。
一年多来,中国继续深化开放战略,同“地球村”所有成员共担风雨、共享机遇。
——与冰岛、瑞士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推动中澳、中日韩等自贸区谈判;
——推动同美国、欧盟商签双边投资协定;
——推动达成“巴厘一揽子协定”,实现世贸组织成立18年来多边谈判的“零突破”……
一年多来,中国外交积极参与解决国际热点问题,彰显大国担当。
——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从未懈怠;
——促成伊朗核问题第一阶段协议签署,角色不可替代;
——面对叙利亚危机,始终坚持以外交手段解决争端……
这是在国际舞台上的精彩亮相——
庄重的外交晤谈间,增添了一幕幕鲜活的场景:同乘一架飞机,中哈元首小米粥加咸菜,叙谈两国合作;土库曼斯坦马雷市,10万民众夹道欢迎中国贵宾;泰国清迈园博园,中泰两国总理共同放飞孔明灯……
宏大的会谈演讲中,出现了一个个难忘动人的故事: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抗战时来华作战;3名华侨雨灾中救出12名刚果(布)邻居;中国儿子和哈萨克斯坦母亲半个多世纪后欣喜重逢……
严肃的外交表态里,不时穿插着意味深长的大白话: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朋友要老,好酒要陈;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睿智、务实、坦诚、亲切,新一届中国领导人赢得各方普遍尊重。
决胜负者,长于布局;知天下者,善谋大势。
新起点、新理念、新实践——一年多来,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以更宽广的视野、更主动的姿态,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赢得世界赞誉,实现了精彩的外交开局。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这些年,沙发坐得多了、板凳坐得少了,一言堂搞得多了、群言堂搞得少了,高脚杯端得多了、大碗茶端得少了,作风上的一些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
2013年秋天,滹沱河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河北省委常委的发言直奔主题、切中要害。
“我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的民主生活会,可不是听你们讲莺歌燕舞的,要有真正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专程前来参加会议的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提出要求。
这是一种反躬自省的勇气,这是一种对责任使命的担当,这是一种主动接受监督的自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一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牢记“两个务必”“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以加强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从严管党治党。(下转04版)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从制定实施八项规定,到部署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反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到加强制度建设……新风扑面而来,党的先进性、战斗力不断增强。
——这是转变党风政风,凝聚党心民心的一年。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2013年初,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网民遏制“舌尖上的浪费”的呼吁作出长篇批示——
“浪费之风务必狠刹!”
“各级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率先垂范……”
打铁还需自身硬。
当“四菜一汤”不再是新闻,当“光盘行动”蔚然成风,当违纪通报不再停留于内部,当禁令指向月饼、贺卡、会所……越来越多的事例让人们感受到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决心,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好评。
——这是强基固本、夯实执政之基的一年。
针对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2013年6月,党中央在全党范围开展以作风建设为主要内容、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解决“四风”问题。
这是警钟长鸣的告诫:“如果任由这些问题蔓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那就有可能发生毛泽东同志所形象比喻的‘霸王别姬’了。”
这是态度鲜明的要求:“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
仲夏时节,中南海怀仁堂。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门会议,带头查摆“四风”问题,率先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为了开好这次专门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先后17次作出重要批示。
4个半天的会议还审议通过进一步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制度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20多项具体制度建设,明确了牵头单位。
态度坚定、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具体。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分别两次到自己联系的省区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
基层看上级、全党看中央。从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到中央国家机关、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级领导干部贯彻整风精神,排查作风之弊,清除行为之垢,历经了一场深刻的思想政治洗礼。
——这是重拳出击,向腐败宣战的一年。
在众多难啃的“硬骨头”中,腐败问题无疑备受关注。
新一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警示:“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
在实现中国梦征途上昂扬奋进
(上接03版)
“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十八大以来,十多名省部级以上违纪违法官员被查处。2013年前9个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1.8万件,同比增长10.1%;处分10.8万人,同比增长7.6%……数字背后,彰显出党中央反腐败的雷霆之势。
一次次调研、一项项举措,党中央从严管党治党的思路越发清晰,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全面推进。
——从严管党治党,促进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2013年,从年初到岁尾,位于北京西郊的中共中央党校迎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迎来一批批省部级领导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直接授课,帮助学员们打牢理想信念的基础,补足精神上的“钙”。
——从严管党治党,夯实组织建设基础。
“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中央政治局严于律己,也向各级党的领导干部发出树立正确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明确信号。
选人用人导向愈发明确,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任务更加具体,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进一步严格落实。
——从严管党治党,促进制度建设更加完善。
十八大后,中央集中清理党内法规,1978年以来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近四成被废止或宣布失效。
从第一部党内“立法法”《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出台,到第一次提出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再到第一次对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作出系统安排……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第一次”,注定载入党的制度建设史册。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的行动践行着永远不变的宗旨与追求。
(小标题)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小标题完)
奋斗征途上,时刻铭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2013年11月15日,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中外记者见面,话语朴实却字字千钧。
这次被海内外媒体称为“习总袒露心扉”的1500余字的演讲中,19次提到“人民”二字。
一心为民,这是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品质与情怀。
十八大后,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
以心交心、以情融情。历经风云变幻,党和人民建立起牢不可破的感情纽带!
人民情怀,生动展现在深入基层一线问疾苦、察民情、接地气。
2012年岁末,河北阜平正逢零下十几度严寒,玻璃窗上挂着冰花,骆驼湾村村民唐荣斌家来了一位不寻常的客人。
他进门唠起家常,接过从锅里刚蒸出、冒着热气的土豆,掰开一块放在嘴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要看,就看实情,“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要看,就看真贫,“真正了解大家的生活状况”。
这位客人就是专程前来访贫问苦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看来,“常去贫困地区走一走,常到贫困户家里坐一坐,常同困难群众聊一聊”,正是共产党人宗旨的体现。
45年前,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陕北高原做知青,在延川县梁家河大队一干就是7年。种地、拉煤、打坝、挑粪……他什么活儿都干,什么苦都吃,和老乡们甘苦与共。
从陕北农村到河北正定,从福建到浙江再到上海,习近平始终扎根基层,心怀对人民的质朴感情。他深切了解什么是中国的农村、什么是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什么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心怀百姓,一以贯之。”正定县塔元庄村村主任赵桂林30年前就同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相识,“始终能走到老百姓中间,始终跟老百姓打成一片,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一年多来,从太行山深处的河北阜平到“瘠苦甲于天下”的甘肃定西,从湘西特困农村到沂蒙革命老区,总书记的身影一次次出现在贫困地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大家一起来努力,让乡亲们都能快点脱贫致富”。
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也深入基层调研,听民意、察民情……
2013年8月中旬,李克强来到甘肃岷县漳县地震灾区看望受灾群众。他说,大家既要安心,也要有信心,一只拳头的力量有限,我们一起努力,千只手万只手握起来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4月中旬,张德江在山东深入基层调研。他强调,要坚持把办好广大人民群众的事作为最大责任,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3月下旬,俞正声在贵州考察。他特别叮嘱当地干部和有关部门,要把改善群众生活放在首位,帮助困难群众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
5月中旬,刘云山在河南调研。他强调,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为了人民是本质,服务人民是天职,一切奋斗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
9月初,王岐山在天津考察。他强调,要抓住中秋、国庆重要节点,刹住公款送月饼节礼、公款吃喝等不正之风,抓党风促民风,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4月上旬,张高丽在山西、新疆调研。他强调,要时刻关注民计民生,帮助群众解决就业、社保、医疗、上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人民情怀,突出表现在危难时刻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2013年11月22日,山东青岛黄岛中石化东黄输油管线泄漏引发重大爆燃事故。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这里。
“你们安排好了,我们才能踏实。”看望遇难者家属时,他深情地说。
四川芦山地震、吉林德惠大火、甘肃岷县地震……紧急危难时刻,中央领导同志均立即指示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并迅速赶赴现场,察看灾情,慰问群众。
“总书记走进我家帐篷,问下雨时候渗水不,帐篷外路沟排水如何,还问吃得好不好……”65岁的芦山龙门乡青龙场村民朱国清,清楚记得习近平总书记震后看望他们时的细致入微。
人民情怀,深刻体现在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知民意、为民生。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在山东菏泽,习近平给市、县委书记念了这幅古人留下的对联。他说,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同出租车司机探讨“打车难”问题、和高校毕业生探讨就业形势、询问农民工生活情况、慰问环卫工人、到偏远农村探访实情……不仅饱含关爱之情,更在苦思应对之策;不仅针对现实突出问题,更探索长远破解之道。
住房是民生之基。2013年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的目标任务已超额完成。按照中央部署,今后5年我国将再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
“社会政策托底”“保障基本民生”……一年多来,无论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还是国务院常务会议,一次次传递出兜底线、保基本的清晰信号。
从转变政府职能到促进司法公正,从促进教育公平到促进就业公平……党和政府的一系列举措,彰显着公平正义的执政理念。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三个共同享有”,点明了凝聚人民力量的基础。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心系百姓冷暖,以群众期盼为己任,真挚的人民情怀深沉而坚定。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2013年12月26日,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援引毛泽东同志的比喻,要求全党同志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人民至上,天下归心。
永远同人民在一起——一年多的实践再次证明,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传家宝!
2013年12月15日,距地球38万公里外,第一次出现在月球上的五星红旗与璀璨群星交相辉映,成为渺远深邃宇宙中一道亮丽风景。
“嫦娥”与“玉兔”把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历史是永不停歇的车轮,梦想是照耀未来的明灯。
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昂扬奋进。(记者张宿堂、秦杰、李斌、陈二厚、霍小光、张旭东、刘华、王宇、华春雨、何雨欣、黄小希、林晖、杨依军、徐硙)(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