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远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必须把握好这一要求,紧密结合罗山实际,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夯实民生之基。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金钥匙”,只有经济发展,民生事业才有物质保障,否则改善民生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因此,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增加社会财富,为改善民生奠定物质基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突出新型工业化的主导地位,紧紧围绕产业集聚区和石材专业园区两大载体建设,进一步扩大开放招商,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努力把产业集聚区建设成县域经济的增长极、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大平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把石材专业园区建成豫东南最大的石材产业基地。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解决民生之本。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微企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人增加收入。要强化就业援助,不断完善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的税收、补贴、培训、保险等政策,更加重视和解决好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积极鼓励自主创业,继续推行“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制度。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开展就业援助月暨企业大型招聘会、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现民生之愿。教育是民生之基,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把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落实国家和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促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工程,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建立健全定向补充、城乡交流、对口帮扶等制度,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同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进一步扩大城乡劳动者受教育的覆盖面。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缓解民生之急。社会保障是民生的基础工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要积极开展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机构、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创新养老服务机制、提高服务队伍素质、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建立以三大保障体系(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为覆盖,以居家养老为主、以机构养老为辅、以乡镇敬老院为依托的社会养老福利服务体系。要扎实开展医疗救助工作,全面推进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城乡困难群众实施资助参合参保、门诊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临时医疗救助和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等,实现城乡群众医疗救助全覆盖,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民生之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条件。在城市,要积极抢抓罗山被纳入全省城市组团发展的机遇,大力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完善新区功能,改善老城条件,加快小城镇建设,统筹推进中心城区与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要积极引导城区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鼓励城区商贸、物流、金融、咨询等服务业和公交、供水、燃气、污水和垃圾处理向周边村镇延伸,提高城乡公共设施共享水平;要突出改善人居条件,加大县城公交、公厕、停车场、环卫设施、污水处理、供排水管网改造、背街巷道治理等一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在农村,要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各记其功、捆绑使用”的原则,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整合效益,进一步加强乡村连通道路、基本农田水利、人畜安全饮水、水库除险加固、村容村貌整治、农村新能源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切实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筑牢民生之盾。社会和谐稳定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条件和保障。要创新社会治理服务,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健全城乡社区治理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服务能力。要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机制,构建县、乡(镇)、村、组四级维稳网络体系,扎实开展“四进四提升”活动,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被动接访为主动约访,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要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系中共罗山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