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公 堂 赵雪峰 马保群 徐 杰
“钉子户”、“上访户”……这是在各地征地搬迁工作中,难以避免的问题,但在信阳国际家居产业小镇项目建设征地搬迁所涉及的高庙村、苏庙村、董岗、前楼等村,记者见到的却是另一番情景。
隆冬时节,寒气逼人,记者在家居产业小镇社区管理办苏庙村正遇见村民们集中在村部办理养老保险指纹采集。
“支持,咋不支持,以我们村处的这个位置,想有一个大的发展,变为一座城市,不亚于天方夜谭。看现在这么大的手笔,可以说小镇建设圆了俺的城市梦。”
“新区想的比较周到,不光征地搬迁按照国家规定足额给了补偿,而且在规定时间内搬迁还有奖励,没有私搭乱建的每人还有2万元奖励。这样算下来,我们不用掏一分钱就可以住新房了,连装修的钱都有了。”
“市里、新区引一个大项目、好项目不容易,能选在我们苏庙村更是我们的幸运,虽说暂时离开这里到临时安置点住,有些舍不得,但我们都还是带头搬了家。”
“到时候这儿建好,这么大的规模需要很多工人吧,在外打工每年难得回来的儿子媳妇可以在家门口找到工作,不用在外奔波了。”
面对记者的询问,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地述说着他们的希望和憧憬。
“村民们都是发自内心地实实在在地支持。现在我们村300多户村民,项目需求的100多户已全面完成搬迁工作。甚至有一些还没涉及到的村民,找到我们要求搬迁。”苏庙村村支书贺国友对说。
贺国友去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深入各家各户做动员征地搬迁工作。
陶世银是苏庙村第一个搬迁的,他家共有六口人,在得到搬迁通知的第一天,就毫不犹豫的响应,当天即搬离住所,第二天他的房屋就拆了。
冯祖凯家两层300平方米的小楼,再加上内装修,在苏庙村要算比较气派的了,祖孙三代居住在一起,在面临搬迁时,孙媳妇处在待产期,但他们一家并没有因此而拖延时间,而是积极配合,在孩子出生三天后,他们家就搬离了所居的房屋。
老支书苏太清、村民苏德洲……一个个积极响应,带头搬迁人的言行让贺国友深深记在心中。“老支书苏太清已73岁,他梦想能等到小镇全面建成的那一天,但天不遂人愿,一个月前一场车祸带走了老人的生命。”贺国友的话语中充满着深深的遗憾。
在龙飞山办事处高庙村部二楼的指挥部墙上,挂着征地拆迁进度一览表,联系领导是谁、包保人是谁、丈量情况、赔付情况、拆迁情况等一目了然。刚从外面回来的村支书王敬祥说,天天脚不沾地的忙,每天早晚两个碰头会,(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