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博 杨 柳

积极是一种态度,作为是一种追求。要想有所作为,必须积极努力、不断进取。

回首2013年,信阳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大舞台上,站位全局,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有所作为,不仅实现了“全面提升魅力信阳建设水平”的预期目标,而且为深化改革创造信阳发展新优势打下了坚实基础,赢得了主动,赢得了先机。

这是怎样的一年呢?

积极作为,既不能消极,也不能盲目;既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

这一年,信阳加压奋进、砥砺前行,只为攀登不问高。

因为信阳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2011年,全国农业产值占GDP比重为10%,即将迈入后工业化阶段;信阳为26.6%,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那么,到2020年信阳要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靠什么?市委书记郭瑞民在年初的市委经济工作会上指出,信阳要加快发展首先要认清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优势是前沿、生态、民智。要用好这三大优势,加快工业化进程。只有工业,才能在最小国土面积上实现更大的效益。要勇当中原经济区建设前锋,我们必须以先进为参照系,拉高标杆,提升标准,敢与快的比速度、敢与优的比结构、敢与强的比效益、敢与好的比质量,谋求更快更好更大的发展,进一步提升速度、提升效益、提升地位。

这一年,信阳就是这样深谋远虑抓大事,千方百计解难事,雷厉风行办实事——

今年1月17日,河南省工行与信阳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据此,该行将在2013年-2015年间,向我市投放不低于200亿元的贷款。截至昨日,信阳工行已在辖区投放各类贷款达80亿元,占今年任务的160%。类似的战略合作不胜枚举:信阳市人民政府与中原证券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福建省厦门市河南商会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河南省国有资产控股运营有限公司达成的战略合作开发框架协议……

积极作为来自于群众的首创。平桥区郝堂村针对商业银行、小贷公司等“外置金融”长期难以解决的农民“融资难”、农村“金融贫血症”等问题,积极探索发展村民共同体内部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成立了“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动合作社,到今年上半年,合作社资金总量已达到340万元,全村170多位60岁以上老人加入合作社,入社率超过80%,探索出了农村养老问题的新路子。类似的创新亦是层出不穷,罗山县竹竿镇民政与社会保障所通过设立村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选配孝老爱心护理员,为农村老人建立“没有围墙的敬老院”,创造了在全国有影响的“五保”供养“罗山模式”。

积极作为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创新。今年11月1日,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表彰了一批优秀创新型企业和优秀创新型企业家。背景是,到今年的5年间,我市共获得省科技进步奖3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达404项,建立了3家院士工作站,实现了我市“院士工作站”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这一个个创新,一次次进步,谁能说不是信阳积极作为的现实成果呢?

积极作为,不是一时冲动和凭空想象,而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

这一年,信阳既有进取心,又有平常心。

作为老区,工业是信阳的短板,如何跨门槛、补短板,信阳没有盲目,更没有忙乱。而是坚守绿水青山,努力推进的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进程。按照这个思路,信阳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无中生有”,“信阳制造”的液晶电视、智能手机等填补了河南空白。信阳高新区被河南省政府正式批准更名为信阳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标志着河南180个产业集聚区中第一家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在信阳诞生。该产业集聚示范区规划面积48.6平方公里,区内目前入驻高新科技企业286家,成为国家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蛇蜕龙变,茧破蝶飞。曾被视为发展短板的信阳工业,在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机遇中已悄然转身。

信阳是农业大市,板栗是信阳的特色产品之一。前几年,栗农只知道山上种板栗,山下卖板栗,不知道板栗还有很高的附加值。浉河区东双河镇杜河村党总支书记左法军上任后,带领村民建起2500吨的冷库,还成立了板栗专业技术协会,形成种植有技术、储藏有冷库、销售有队伍的完整产业链条。左法军坦言,目前已建了13座冷藏保鲜库,冷储能力比过去增长10倍,成为豫南鄂北最大的板栗冷藏贮运中心,将来还准备建全国最大的板栗销售市场。

信阳粮食生产连年增长,实现了连续10年增产的历史性突破。在今年12月24日国家农业部评审公布的2013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榜单中,信阳市被评为全国产粮大市,固始县、息县、罗山县被评为全国产粮大县。据悉,此次农业部评审通过的全国产粮大市和全国产粮大县,年粮食总产必须分别在100亿斤以上和10亿斤以上。

这是积极的作为,这样的作为尊重规律,求真务实。信阳市这样的积极作为,不仅在经济领域,在其它领域同样如此——

今年6月25日至26日,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社科联、市工信局承办了“专家助力信阳工业发展”活动。(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