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殷 英)近日,记者在市教育部门获悉,近年来,我市围绕教育适应并促进城镇化进程的目标,坚持规划先行,积极调整农村布局、扩容城市学校、推进城乡均衡、提高支撑能力,持续深化教育改革。
科学谋划,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我市一直高度重视教育发展规划,相继制定了《信阳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信阳市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的实施意见》、《中心城区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目前正着手制定《信阳市中小学布局规划(2013年~2020年)》。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信阳市城区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73所、小学39所、初中19所、高中1所。
调整布局,优化农村教育配置。我市启动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坚持把布局调整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与中小学危房改造相结合,减少规模小、人员少的学校,实行中小学联动,试办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全市改扩建中小学500多所,新建中小学近百所,每个乡镇办有初中,设3所~5所中心小学,每个村有完小或教学点。调整后的办学效益日趋显现,师生比、生均校舍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图书等指标更趋合理。
加大投入,扩大城区教育资源。为了推进城镇化进程,我市各级政府在编制基建投资计划、实施基建投资项目时,充分考虑教育的实际需要,不断加大对城市教育基本建设的投入。全市共投入城镇教育资金10多亿元,新建幼儿园138所,小学204所,初中60所,高中4所,极大地缓解了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
强化管理,解决城乡失衡问题。我市坚持把教育资金、项目向农村倾斜,实施了校舍安全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初中改造工程、食堂改造工程等,并通过学校建设引导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集聚;推动教师在城乡的合理流动,全市每年有2200名左右的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促进了城乡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办学理念等方面的交流共享;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强化对留守子女教育,建立留守子女就学档案,建立“代管家长”队伍,建设了留守儿童俱乐部,开展了“留守子女我能行”、城市学校学生与留守子女 “一帮一”等活动,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提升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我市高度重视教育质量,努力为城镇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全市普通高中教育快速发展,教育质量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全市多渠道投入职教攻坚资金超过11亿元,高起点规划建设信阳职教园区,各县区集中建好1所职教中心,重点办好1所至3所上规模的职业学校,形成了一些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职教品牌;各级职业教育学校每年培养合格劳动者3万余名,开展成人实用技术培训40万人次,这些实用型人才目前已成为当地城镇化进程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