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高岭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方法。它的核心内容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走好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做到以下五点。

一、谋事为了群众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力量源泉。基层党员干部只有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把一切为了群众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定措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一是站稳群众立场想问题。站稳群众立场是走好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条件。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只有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才能正确对待工作、正确对待事业、正确对待群众,才能严格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坚持走好科学发展之路,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党员干部必须学会换位思考,善用群众的眼光看问题,真正弄清楚群众到底想些什么、期盼什么、埋怨什么、急需什么,努力使自己的工作思路紧贴群众的需求。二是着眼群众利益作决策。维护群众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当前,我国正处于矛盾的易发、多发、高发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如果想问题、办事情不着眼于群众利益,就可能诱发和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动摇执政根基。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认真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把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办事情,无视群众利益作决策,更不能不顾客观条件,不顾群众反对,乱铺摊子、乱上项目。三是围绕群众满意定措施。群众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答应不答应是我们作决策、定措施的唯一标准。群众的眼睛最明亮,群众的评判最公允,只要时刻拿着群众满意的尺子量一量,就能量出路子对不对、工作实不实、成效好不好。对于群众满意的要及时总结推广,对于群众暂不热心的要等时机成熟后再做,对大多数群众反对的要坚决纠正及时调整。在制定发展措施时,广泛征求民意,充分尊重民意,集中体现民意,多做群众期盼、群众支持、群众满意的工作,多办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实事,决不能为了眼前利益和虚假政绩,做违背规律的错事、脱离群众的蠢事、损害民利的坏事。

二、处事尊重群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党员干部应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真正把群众当亲人、当老师、当评委,主动与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密切“血肉”联系。一是把群众当亲人,真心关爱。把群众当亲人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孔繁森同志说过: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把群众当亲人,就是要把群众当做衣食父母来尊重,当做兄弟姐妹来关爱,当做亲朋好友来交往,时时刻刻关心群众,事事处处想着群众,点点滴滴为了群众,扎扎实实造福群众。群众最朴素,也最重感情。如果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支持拥护我们。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增强群众观念,心里装着群众,行动向着群众,使干群之间的“情”更浓、干事创业的“心”更齐。二是把群众当老师,主动问计。“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广大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这些经验和见解是加快科学发展、创新社会治理的宝贵财富。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基层就是最好的课堂,实践就是最好的教材,群众就是最好的老师。拜群众为师、向群众问计是共产党人应有的胸襟。党员干部必须摒弃“官僚主义”作风,放下官架子,甘当小学生,虚心向群众请教,诚心向群众问计,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中获取养料和养分,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提升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使思路更正确、方法更灵活、效果更明显。三是把群众当评委,接受监督。邓小平同志很早就指出,“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我们工作的根本标准。农村好似一个大舞台,党员干部就是舞台上的演员,群众就是台下的观众评委,节目演得怎么样,群众感受最深,点评最多,态度最中肯。群众的点评就是对干部的无形监督。只有时刻把自己放在群众监督的“聚光灯”和“显微镜”下,才能知不足、明得失。党员干部应自觉把群众当“法官”、当“裁判”、当“评委”,听得进善意的批评,容得下不同的意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群众拥护的就坚定不移地干,群众反对的就毫不犹豫地改,群众期盼的就全力以赴地抓,直至群众满意为止。

三、遇事团结群众

讲团结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会团结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古人说:“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党员干部一定要有团结的意识,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难事讲奉献,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同心同德搞建设。一是办事公道,取信群众。“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民不畏吾严,而畏吾廉,公生明,廉生威。”办事讲公道,就是坚持一个标准、一视同仁办事情,不以权谋私、不优亲厚友,保证每个群众平等享有法律政策赋予的权利,公平享受改革发展的红利和成果。如果办事不公,就会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就会损害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当前农村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利益诉求千变万化,群众想问题、看事情,讲究的是一个“理”,在意的是一个“公”。干部没公心,群众就会有意见,就会给干部出难题。“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一颗“公心”对群众,使用一把“尺子”量长短,坚持一个“标准”办事情,以公道正派的形象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二是品行端正,凝聚群众。常言道:“有什么样的人品,就有什么样的官德。”做人是做官的基础,要做好官首先要做好人。没有一流的人品打底子,做官从政很容易摔跟头。唯有品行高尚的人,才会赢得广大群众的尊重,才能把群众团结凝聚在自己的周围。人们常说某个党员干部“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这种能力并不是权力的强制力量,而是一种强大的人格魅力。党员干部要想拥有这种魅力,必须做人有准则,做事有原则,做官有规则,真正做一名讲党性、识大体、顾大局的“明白人”;不贪腐、不损公、不肥私的“清白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实在人”;讲操守、重品行、作表率的“正派人”。三是甘当表率,带动群众。农村有句俗语,叫做“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农村工作抓得好不好,农村经济发展得快不快,农村面貌变化得大不大,干部是决定因素。党员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结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群众的期望和信赖,必须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争当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员干部要在其位谋其事,为其官负其责,凡事思在前、干在先,冲在第一线,干在最难处,时时处处发挥表率带头作用,影响带动广大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块流,目标同向,工作同力,齐心协力干事业。

四、干事依靠群众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坚强后盾和坚实靠山。只有一切依靠群众,才能积蓄发展后劲。一是赢得群众理解。群众理解是依靠群众的前提,是做好工作的关键。群众理解了,就会积极支持配合工作;群众不理解,就会唱反调、出难题。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学会做群众工作,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干事情。要以广泛的宣传赢得理解,每项工作开展前,都要深入基层,把为什么干、怎么干、干出什么样子,用群众语言向群众说明白,在潜移默化中把群众的责任意识和主体作用激发出来。要以民主的方式赢得理解,决策出台前,要充分听取群众的建议,让群众全程参与决策的制定,使决策的过程变成动员群众的过程。要以有效的方法赢得群众理解,对那些一时不被群众接受的事项,不能“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要允许群众想一想,看一看,在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后再实施,让群众自觉地行动起来。二是组织群众参与。干什么事情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否则一切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把广大人民群众有效地组织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当前而言,就是要发挥好“三个组织”的作用。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村级党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民主议事决策机制,广泛吸纳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决策管理,集聚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要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成立各类村民自治协会、理事会、监事会,推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全面提高村民参与村务自治的积极性。要发挥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引领作用,以合作为纽带,以利益为动力,以共赢为目标,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把分散的群众联合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自觉发挥主力军作用。三是汇聚群众力量。干群同心,其利断金。做好农村工作,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攻坚克难。农村税费改革后,干群之间被动联系的线断了,关系日渐疏远了,集体劳动的宏大场面没有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汇聚群众力量干事业,是基层干部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当年,543万老百姓用41万辆手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今天,加快农村发展,也必须依靠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用足用好用活“一事一议”政策,把群众的主体意识激发出来,依靠群众自己的力量办好农村公益事业。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种粮大户、外出成功人士等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教育农民群众转变观念、开阔思路,在发展农业生产、加强农村管理、提高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推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五、做事造福群众

造福群众是各级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终极目标。只有造福群众,才能不断赢得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党员干部必须把发展一方经济、维护一方稳定作为神圣职责,以科学发展的成果造福于民。一是加快发展,富裕群众。拿破仑有句名言:一头狮子带着一群绵羊,胜过一只绵羊带着一群狮子。这充分说明了组织领导者的重要性。党员干部必须树立“为官一任、致富一方”的责任感,解放思想,积极作为,真抓实干,带领广大群众及时明确产业发展思路,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要求,建设产业基地,完善农业设施,培训新型农民,培育支柱产业,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把富民产业办起来,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让广大群众的“致富路”多起来、“钱袋子”鼓起来,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二是保障民生,惠及群众。“得民心者得天下,重民生者安天下”。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调研时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各级党员干部必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从小处着手,从实处着力,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干锦上添花的活,切实把一个个民生愿望变成可触摸、能感受的现实,让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年年有改善、生活水平年年有提高。三是构建和谐,幸福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心目中的“美好生活”,本质上就是社会和谐稳定、生活幸福安康。基层党员干部应树立生态发展的理念,加大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的力度,严守生态红线,着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着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树立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形成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着力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积极创新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搭建便民服务平台,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着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作者系中共商城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