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世富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和工作的中心任务,党员干部学习领会全会精神要注重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经常用“净、静、尽、进”四个字来自省、自警,自觉查找在“四风”问题上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履职尽责。

第一个字:净。干净的净,就是要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这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更是为官从政的基本要求。干干净净做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需要有恒心和定力。党员干部干干净净做人、做事,需要着重把握好三个方面。一要修身。修身养性是一个人有所作为、成就事业的重要因素。自古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把“修身”放在第一位,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修身,就是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在做好学习、工作的同时不断完善自我。思想境界提高了,道德修养加强了,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等问题就会想得透、看得淡,就能干干净净地为国家和人民勤奋工作,而不去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不去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二要知足。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在名利面前,知足常乐;而不知满足,过分追求,便易钻“死胡同”。追溯贪腐官员们的堕落缘由,大多是不满于现状,或是在权钱面前难以“安分”所致。党员干部为何需要学会“知足”心态?原因很简单,在得失面前懂得“知足”的人,必定具有一颗平常心,能够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在名利面前懂得“知足”的人,必定具有豁达的胸怀,能够做到德在人先,利居人后,先忧后乐;在升迁面前懂得“知足”的人,必定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能够淡泊明志,戒骄戒躁,甘于奉献。养成“知足”心态,才能苦中作乐,才能坚守本心,才能稳步向前。三要敬畏。“敬”要求共产党员有所作为,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志;“畏”要求共产党员有所不为,在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共产党员只有既“有所作为”又“有所不为”,才能交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答卷。首先是要敬畏人民。人民乃衣食父母,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是人民给予的。没有山巅,小草永远不会站得这么高,在人民这座高山面前,自己始终是一棵小草。其次是敬畏历史。人生乃沧海一粟,每个人执政一隅、履职一时,无论时间长短,都是历史长河和整个人生中的一个短暂瞬间,功过是非自有历史定论。再次是敬畏权力。权力历来是一柄双刃剑,对待手中权力一定要心存敬畏,摆正权与亲、权与情、权与义、权与利的关系,自觉做到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确保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第二个字:静。冷静的静。冷静是一种人生智慧。古人有“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心思理”之说,以冷静的眼光观察人,才能把人看得全面客观;以冷静的耳朵听众言,才能做到不偏听偏信;以冷静的头脑想问题,才能把问题想得深入透彻。领导决策要冷静。“每临大事有静气”,既是对决策者素质的基本要求,又是对其政治性、原则性的重要考验。遇事不冷静,凭借自己的一时冲动,往往误了大事,甚至损人害己。当决策界线模棱两可,有边可擦时,主要领导拍板应多从原则上考虑。当受局部利益驱动,内部意见出现“一边倒”时,主要领导拍板应多从全局上考虑。当群众意见偏激,出现狂热急躁情绪时,主要领导拍板应多从长远考虑。春风得意要冷静。有句古诗叫“春风得意马蹄疾”,分析这句诗就会悟出一些道理,当一个人春风得意的时候,是马跑得快的时候,也是最容易跌倒的时候,要持盈保泰,就必须谦虚做人,越好的时候越应想到最坏的结果。这是朴素的辩证法。一个人取得成绩时,容易志得意满,头脑发热。尤其是领导干部,听到的往往都是赞美之声,更容易产生自负心理,这个时候尤其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思维。面对挫折要冷静。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困难挫折时,有人沉着应对化险为夷,有人却失去理智做出错误决策酿成不良后果,而且情况越复杂多变,任务越急难险重,越能检验领导者冷静应对的能力。诱惑面前要冷静。当前,社会的各种诱惑很多,有人经不起诱惑,丧失理智,自食苦果,后悔莫及。党员干部一定要算好政治影响账,对得起组织的培养和个人的奋斗;算好经济成本账,对自己的未来负责;算好个人声誉账,留取清名在人间;算好家庭幸福账,对自己的家庭负责;算好身心健康账,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应经常到“三个地方”去看一看,即到监狱看一看,体会一个人失去自由的痛苦;到火葬场去看一看,体会赤条条来、赤条条去的人生自然规律;到贫困户家中去看一看,体会贫困户生活的艰辛窘迫。切实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守。

第三个字:尽。尽力的尽。意思是最大限度地投入。现代社会竞争更加激烈,我们更应该珍惜岗位、热爱岗位、奉献岗位。首先,对学习要有紧迫感。习近平同志强调,只有好学才能上进。纵观历史,我们党正是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干部要上进,党要上进,国家要上进,就必须要有学习的紧迫感。现今的时代日新月异,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千变万化、层出不穷。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是体现在如何带领群众破解难题、如何千方百计促发展保和谐。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挤时间学习、下功夫学习,在学习中增长本领、提升思想境界,永葆党的先进性。其次,对岗位要有危机感。工作岗位是人生旅途拼搏进取的支点,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舞台,珍惜岗位就是珍惜生命。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拥有令人羡慕的工作却不知珍惜,对工作抱着一种应付的态度,有的人甚至还利用手中的职权干一些损公利己的事,直到失去才后悔莫及。“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已经成为当前企业最响亮的口号。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末位淘汰制”已经在政府行政单位逐渐推行,我们必须树立随时会被工作岗位淘汰的危机意识。第三,对工作要有快乐感。就是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了对岗位的热爱,工作就会有激情,就会把岗位当作展示个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把自己的智慧和心血都倾注到所钟爱的事业上,用心干好每项工作,努力完成每项任务,并且能够感受到工作带来的身心愉悦和无比幸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从事杂交水杂交稻培育,常年在田间地头劳作,他却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工作给他带来了无穷的快乐,他也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

第四个字:进。进取的进。常言道,进取之心人皆有之。追求进步是人的本性,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本性,人类才创造出如此灿烂的文明,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追求进步需要付出一定的心血和汗水,一味等靠不行,走歪门邪道也不可能长久,关键还是靠自身的综合实力。要有坚定的理想追求。它是激励人勇往直前的动力源泉。俗话说“高度决定视野,尺度把握人生”。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志向,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命运。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领导干部要有远大的理想和信念。人生如屋,信念如柱,柱折屋塌,柱坚屋固。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在党言党、在党信党、在党忧党,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理想追求,要始终铭记“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词,只有这样才能思想不失向、心态不失衡、行为不失范。与此相反,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要有坚实的能力素质。这是追求进步的基础。不可否认,当前社会上有一些不正之风,让少数投机钻营者得到了实惠,但“靠素质立身、靠政绩进步”这个总趋势始终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人的能力素质都不是先天的,更多来源于后天的学习。正所谓,靠关系吃饭是泥饭碗,随时可能打掉;靠文凭吃饭是铁饭碗,随时可能生锈;靠本事吃饭才是金饭碗,到什么地方都能发光。要有坚韧的意志品格。梅花吐香,经过苦寒;宝剑锋利,出自磨砺。我们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不可能始终顺风顺水,难免会遇到险滩激流,这个时候不能轻易放弃,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简化汉字的“进”字里面用了个“井”字,也是提醒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会有陷阱和坎坷,这个时候要像迁徙的候鸟一样勇往直前,绝不回头。事业的征程,从未有康庄大道;蟾宫折桂,自古未见轻而易举。荣耀面前,道不尽几番风雨,几经艰辛;成功背后,有谁知几多苦干,几多坚毅。一项事业、一件工作,干到最艰难的时候,常使人觉得“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必将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系信阳军分区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