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棠

早就听说信阳市西北部有个天目山,一直向往登越。最近到天目山所在的平桥区邢集镇做调查,便趁空乘车上山。山下跑的是普通公路,往山上走就是土石路了,车子过处是一片狼烟似的尘雾,心下若有一种奔突的感觉。

开始望去,天目山颇像一条雄伟的巨龙,卧于视线的前方,苍苍莽莽,浑然壮观,远接天际。我坐在越野车的右前位,视野较宽,景致不时变幻。天目山愈来愈近,“巨龙”渐渐腾立高空。向导这时介绍说,天目山系桐柏山脉余脉,为西北至东南走向,东西跨度20公里,南北纵深15公里,恰处我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淮河、秦岭一线。历史上,这里曾是楚国与中原的分野,发生过较多的战事,也流传着不少的逸闻故事。此山地理位置重要而特殊,可谓得天独厚。明代诗文大家、“前七子”之一的何景明,在登临故乡天目山之巅时慨然喟叹:“西来一道是淮源,南向千峰是楚山。”因此,天目山兼具了北方山脉之险峻雄浑和南方山脉之婉转毓秀的双重特色。

车子行至陡坡路段,满眼是一片片零碎的莹石、一页页裸露的石岩、一面面峭拔的崖壁。大自然的神奇凛然之态与铮铮铁骨之气,立时渗透入心。由耳闻,到目睹,天目山的奇石确呈多状多姿,有栩栩如生的鹰嘴石、鹦鹉石、凤凰石、豹子石,有形神逼真的天蛙窥谷、神龟望月、犀牛昂首、卧虎啸天,还有神秘莫测的写字石、天碑石、星芒石,如此等等,意趣无穷。特别是这里的石英砂页岩分布较广泛,有些演变为一种假化石——树枝石,系亿万年前地质运动在岩石层面和节理面上留下的锰氧化物结晶,如柏枝,若梅叶,似苔藓,极具国画的写意之韵,美妙绝伦,是难得一见的远古遗存。

上到一山腰,对面是宏阔如海的麻栎树林,可能是经了入冬后的风霜调理,正呈现出一片金铜样的色彩,让我顿时想到那幅产生于西北黄土高原的油画《父亲》。这林莽之色,像极了那位父亲的古铜色脸膛,令我心生景仰。

大致走了近一个小时,我们来到天目山最高峰——祖师顶东南侧的山岭上。祖师顶海拔813.5米,雄踞天目山的北端。站在它的近前,俯看四围群山,绿树红林,丹石青崖,异彩交织,似锦如画。向导手指着东南方向对我们说:那边的峰顶是陈平寨,有着不少的美妙传说。西晋末年,中原动乱,早有抱负的祖逖不得已率亲党百余家南渡,避难于天目山。在这里,祖逖每天凌晨耳闻雄鸡一唱就起床舞剑,苦练报国之功。后来,他率兵打败了石勒,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地区,升任为豫州刺史。这一事迹随之演化为“闻鸡起舞”的故事,以至家喻户晓。陈平寨寨内面积千余亩,有东南西北四道寨门,可以列兵万骑。相传西汉开国谋士陈平曾在此屯兵扎寨,故得此名。陈平寨不远处的霸王台,据说是西楚霸王项羽点将出征的地方,至今尚存遗迹。

此时,阵阵山风呼啸而起。我遥想着当年此地的金戈铁马与刀光剑影,备感天目山的历史文化厚重和大山自身的苍凉雄浑。我很想攀上那山寨,去亲身感受一下古时英雄豪杰的遗风,无奈高山风寒袭身,加之我的感冒未好,不敢冒然造次,只得遗憾下山。返回路上,我几次回望天目山的廓影,依依不舍地在心中自言自语:天目山,我仅仅是初识了你,粗略领会了你雄浑刚毅的品性!下一回,我将会选择一个阳春或中秋的雨后晴日,再来欣赏你清秀婉约的另番风韵,比如那飞瀑流泉,花香鸟鸣,翠林秀竹,田园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