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网络和通讯技术的飞快发展,个人信息被不经意泄露,垃圾短信和垃圾邮件随之激增。用户频受骚扰,不堪其烦,却常感束手无策。垃圾短信的泛滥问题,有其普遍性,例如,美国目前2.5亿手机短信用户中,近七成有过被骚扰的经历。美国每年垃圾短信数量多达数十亿条。通过法律和创新方法来治理这一问题在一些国家取得进展,用户权益得到了更好的维护。

美国——向注册用户发送垃圾短信属非法行为

目前,美国有2.5亿手机用户开通短信业务,其中近七成用户有过受垃圾短信骚扰的不快经历,每年垃圾短信数量高达数十亿条。

美国治理垃圾短信主要依靠两部法律,一部是1991年颁布的《电话消费者保护法》,另一部是2003年生效的《控制非自愿色情和推销侵扰法》。两部法律明确规定,不得向消费者发送与商业营销、产品推广、服务广告有关的垃圾短信。用户只能在两种情况下接受此类手机短信:一是明确表示同意接收;二是这些短信用于紧急情况。

2003年6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根据《电话消费者保护法》推出“不接受电话推销名单”服务,全美任何座机和手机用户都可在这项服务的专门网站上免费登记。任何人向使用这项服务的用户发送未经同意的推广短信,都属于非法行为。目前,已有超过2.2亿美国手机用户加入了“不接受电话推销名单”。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下属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有人专门负责调查涉及移动通信业务的问题,其中包括受理与垃圾短信有关的用户投诉。

美国法律监管严格,用户维权意识强,运营商们处理涉及垃圾短信的用户投诉往往会产生高昂的费用,因此它们也对垃圾短信十分反感。去年3月,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向垃圾短信发送者发起诉讼,指控他们使用14个电话号码,向手机用户发送了2000多万条垃圾短信。美国市场分析师戈尔德法尔比表示,这些运营商们在反垃圾短信业务和提高移动业务安全软件性能方面的投资正在不断增高。

日本——手机实名制,发送源头容易找

日本2009年修订了《特定电子邮件法》,规定广告等以营利为目的的电子邮件群发者必须在邮件规定位置注明自己的真实信息,不得借用他人名义和邮件地址转发。初次群发邮件必须提示收件人“是否希望今后仍收到该地址发送的邮件”。如果收件人明确表示“不希望”,发件人不可以继续发送。违者最高可处一年以下刑罚和100万日元(1元人民币约合16.43日元)以下罚金,企业法人则最高可处3000万日元以下罚金。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该法律将适用对象扩大到对手机用户群发邮件和短信。

手机实名制是日本治理垃圾短信和邮件的重要手段。2006年4月实施的《手机非法利用防止法》规定,用户不论从哪家手机运营商购买手机,都必须出示个人身份证、驾驶证等有效证件进行实名注册。日本国内手机和SIM卡实行捆绑销售,用户也不能随意转让手机。这样一来,所有使用手机发送的信息都为实名发送,发送垃圾短信很容易被找到源头。

日本三大手机运营商还利用诸如设置短信邮件最多接收量等技术手段来帮助用户过滤垃圾短信。日本的消费者保护部门、电信运营商和总务省等相关行政部门,通过开设投诉窗口、宣传网站等方式,帮助手机用户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鉴别和处理垃圾短信。

韩国——泄露用户信息的网站或商家将被公示

根据韩国放送通信委员会和韩国网络振兴院(KISA)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垃圾短信邮件现状分析报告》,韩国国民平均每人每天收到0.23条垃圾短信。其中,通过电脑群发短信所产生的垃圾短信数量剧增。这种伪造号码以结婚、同学会、快递等名义发来的“钓鱼”短信日益增多,其欺骗方式花样翻新。常见的有“交警罚单已经送出,详情请查询”、“您的快递预计明天下午到,请点击以下地址确认”等短信,最后都会加上一个钓鱼网站网址,如果点击就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有韩国朋友对本报记者抱怨,垃圾短信让人十分烦恼,各种借贷广告传真也令人厌恶,还常常在深夜发出。

今年11月起,韩国政府要求各运营商在网络群发短信后都注明“网络发送”,以区别手机发送的短信。韩国KT下属公司还研发了名为“WhoWho”的应用程序,在电话或短信到来时立即显示对方的具体信息,同时还能对垃圾短信进行具体分类。

韩国放送通信委员会方面表示,2011年下半年有超过500万个垃圾短信举报,但到2013年上半年举报数量减至近200万个,这应归功于通信运营商的自发努力和政府对相关政策的强化。(陈一鸣 田 泓 万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