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是为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而且能够体现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对于贫困地区的信阳来说,只有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深化改革创造信阳发展新优势,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持续发展。

民生是什么?就是老百姓的基本生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对此,市委书记郭瑞民明确指出:“通过深化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做到民生优先、把民生做实、为信阳加快发展不断提供正能量。

应当承认,信阳作为全国的贫困地区之一,尽管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攀升。但是,全市财政保障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艰巨。因此,我们既要大胆创新,又要量力而行,从人民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

建设民生政府,创造执政为民务实发展新优势。政府是为民生而建。建设民生政府,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思想,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着手,以提高民生质量为宗旨,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价民生工程的唯一标准。结合建设魅力信阳的实际,各级政府要站位全局,多办实事,要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围绕“四个河南、两项建设”的战略部署,努力打造务实信阳新形象。

努力做实民生,创造群众积极参与新优势。群众利益无小事,就业、收入、教育、卫生、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居住等各项民生事业,无论大小,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把民生做实,保障是前提、改善是效果。信阳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市,要按照投资于人的标准来选择发展模式,把财力与资源用于与人的发展直接相关的社会事业和社会发展。因此,我们各级政府要在完成省定“十项重点民生工程”的同时,结合实际实情,抓好自己的民生工程,让大多数人民群众能够体验到既是改革的参与者,又是改革的受益者,不断增强党和政府的向心力、凝聚力。

加强制度建设,创造社会保障机制新优势。大民生、小政府;小政府、大服务。保障与改善民生之举是确立关注民生的价值理念与制度基础,因为解决公平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社会保障等问题,都需要制度作保障。对于信阳来说,关于民生方面问题,不能搞运动式、应急式的民生工程,应该实施持续的民生制度建设,在扩大就业、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城乡医保,以及文化、教育、科技和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只有用制度来规范公共财政资源配置,用制度来规范民生工程与民生经济发展,用制度来规范人民群众的民生参与主体,用制度来规范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才能将民生问题纳入常态化管理轨道,让人民群众满意。

做实民生顺民意,民生办好得民心。只要我们抓住当前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真情为民解难题,真心为民办实事,群众的各项民生权益就会继续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就会显著提升,信阳的发展大局就会更加稳定、富有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