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 林)2011年国庆节以来,浉河区委、区政府高位启动、高标准推进违法违规占地、建设、经营等“三违”整治工作,目前已成功建立起整治、管控、审批等各个环节统筹推进的长效运行机制,达到了“整治已建的、控制在建的、抑制拟建的”良好成效。

择重点拆,按节点进。开展整治工作以来,区政府把明令禁止、突击抢建且存在安全隐患、挤占资源、占据空间的违章建筑以及影响严重的作为拆除重点,共强拆“三违”建筑近150余处、7万余平方米,制止和管控295个项目。同时,通过凭借自力、借力和接力等形式,整治范围由各乡镇到城郊办事处扩大,再到拓展至中心城区,整治力度不断延伸和深入,使规范用地和建设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坚决遏制了“三违”建筑的蔓延势头。

紧防线堵,放标线疏。根据整治工作的不同阶段的实际,连续制定出台了清查方案、整治办法和处置办法,明确各个层次的责任主体,建立群众监督举报、执法队伍管控、职能部门配合的管控体系。

牵头单位区纪委监察局以办案协作区为依托,充实区纪委委员到4个片区,片区单位和市政管理执法部门与之紧密配合,在国道、省道及环湖路等区主要干线道路坚持每日督查巡查,及时发现、制止和拆除违章违法在建项目。并坚持紧堵严疏,相应成立区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负责全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决策、协调和审批,陆续出台了关于规范全区项目建设用地及规划审批工作的意见、浉河区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引导和规范农民“一户一宅”的建设规划、标准、面积和风格,促进专项治理成果向长效机制转化。

清查核实,依法整治。努力克服区级职能弱化等瓶颈,积极争取市领导和市级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寸土不让,雷霆出击,始终坚持一个声音、一把尺子、一个标准、一个步调,一户一档、一案一议,以意志力和执行力支撑和催进全区整治工作的开展,仅2012年就清查核实并依法整治“三违”项目204个,整治面积23.3万平方米。在依法追究“三违”建设责任人的同时,严查“三违”建设背后的官商勾肩搭背和纵容默许等失职渎职行为,全区共查处“三违”案件16起,处分22人,其中科级干部4人。近3个月,又层层责任落实、环环公示对接,排查确认中心城区“三违”项目912个、建设面积154.3万平方米,对确认后的“三违”项目,勾绘项目的具体位置、占地面积及附近的道路走向,拍摄留存项目建筑形象和外在显著标识,为下一步配合市中心城区“三违”整治工作提供具体明晰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