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张兴军
地处豫南的郝堂本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这里曾经贫穷落后,然而在没有大拆大建的情况下,经过向传统农耕文明寻求智慧,激发村庄内生动力,最终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村里人说,郝堂很好找:春天跟着映山红和紫云英走,夏天找荷花,秋天遍地野菊带路,冬天最醒目的是那些百年老树……
这些醒目的路标并不全是为了观赏。每年稻谷收获之前,村民们撒下大把的紫云英,这是千百年沿袭的绿肥种植,意在修复土壤,为发展有机农业做准备;上百亩的荷塘则是全村水系改造的重要一环,是生活污水最终分解消化之地,这也是中国乡村污水循环的传统方式。
然而几年前,风景如画的郝堂却难称“美丽”。因为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这个2000多人的小村几近空心,土地撂荒严重,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
2009年,郝堂在信阳市平桥区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开启了可持续发展实验村的建设。动工伊始,从上至下便达成共识:因地制宜,避免大拆大建,杜绝劳民伤财。
(下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