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大别山干部学院的建设,得到了中央、省、市有关领导和单位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真诚帮助。大别山干部学院是河南省委组织部重点建设的三个干部学院之一,已列入了大别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省级实施规划。学院聘请中组部原培训中心主任姚雪、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王新生为顾问,指导学院建设和教师培训,中组部干教局副局长李刚、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谷安林先后到新县调研指导学院建设;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夏杰对学院建设非常关心,提出要把“大别山干部学院品牌”叫响;市委书记郭瑞民多次听取学院建设情况汇报,指导建设工作;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湘豫全程关注学院建设,指导推进工作,协调解决学院建设过程中的困难问题。
教学篇
现场教学感悟人,访谈教学教育人,情景教学鼓舞人,体验教学感动人。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生动直观。一个点就是一部活教材,一堂课就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中国革命史上有三座名山。从南到北是:井冈山、大别山、太行山。其中井冈山是“星火燎原”的象征,太行山谱写了“八路军是民族脊梁”的颂歌;大别山革命历史的起点很早,从党史角度讲,它开端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初期,其标志是大别山党组织的创立、工农运动的兴起。此后,从大革命到解放战争时期,也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四个时期,见证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完整过程。
大别山干部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要求,坚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为科学发展服务,为干部成长服务,提出了“紧扣主题、发挥优势、体现特色”的培训思路和“回归本色、锤炼本质、增强本领”的培训目标,确立了“特色立院、创新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
教学是学院的中心工作,特色是学院的生命所在。学院充分开发利用大别山地区的教学资源,坚持发扬传统,发挥优势,彰显特色,着力开发课堂讲授、现场体验和社会实践特色课程,灵活运用现场教学、访谈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红色故事会、激情教学、情景教学、音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配合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多角度、多层面演绎大别山革命史,让历史与现实血脉相通,让学员真懂、真信、真用,努力打造干部教育培训新模式。
现场教学环节,第一批开发了18个现场教学点,以参观、听讲解的形式,让学员对大别山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对革命先辈坚守信念、忠诚于党、服从大局、敢于担当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质,有所感知,有所感悟。
访谈教学环节,以“大别山红旗不倒”为主线,采取主持人与嘉宾访谈、问答的形式,讲述大别山革命故事,配合使用音频、视频、幻灯片等技术手段,帮助学员理解“大别山红旗不倒”的时代价值。教学内容新颖、真实,嘉宾的访谈朴实感人,使学员心灵受到强烈震撼,让学员在历史和现实的碰撞中,引发深层次思考,得到感悟和启示,达到以史育人、以情动人的教学目的。
其中大别山劲松——刘名榜,由主持人与大别山“红旗不倒”的标志性人物——刘名榜的小孙女刘小妹和四孙女婿张予川对话,讲述革命前辈刘名榜的感人事迹。
大别山满门忠烈一家人,由主持人与大别山著名跳崖女烈士——晏春山的外孙黄德跃对话,讲述其一家6人参加革命、3人英勇牺牲的动人故事。
体验教学环节,以“探寻红色足迹、接受群众教育”为主题,让学员体验革命情境,感悟革命精神;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基层实情,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提升工作本领。
“穿红军服,走红军路”,让学员感受革命艰辛,体验革命先辈坚定信念的高尚品格,培养团队精神。
“走‘志仁小道’,听英雄故事,承先烈遗志,强党性修养”,让学员重走新县第一位共产党员、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牺牲的首位县委书记——王志仁,当年宣传革命思想、开展革命活动时所走的崎岖山路,将红色拓展训练与绿色生态体验有机结合,让学员在感受革命先辈不畏艰难险阻、坚持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的同时,领略大别山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体验生态文明。
“入农家,体民情,接地气”,安排学员入住农家,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基层实情,体验大别山民俗风情,增进群众感情。
“跨越江淮岭,重走红军路”,组织学员到红十一军三十一师的驻扎地、战斗过的地方——江淮岭,体验红军的战斗生活,感受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坚持斗争的革命精神,领略长江、淮河分界地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
红色故事会环节,以红军后代、烈士后人、将军子女为主讲人,真实讲述革命前辈的故事,使学员在故事中了解历史,在故事中感受精神。
《爸爸的故事》,由开国中将范朝利的女儿,济南军区总医院普外科原主任、主任医师、教授范西红讲述其父亲“反对向组织伸手、反对占公家便宜、反对搞特权”,从严要求自己,对亲属子女言传身教的感人故事。
《群众、群众利益和共产党》,由开国中将吴先恩之子,《人民铁道》报社总编室原首席编辑、经济部原副主任、特刊部原副主任吴铁壁,以大量生动的事例向大家讲述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鱼水相依的关系。
激情教学环节,分为破冰——红色国民大会,将学员分成三队,分别组成鄂豫皖根据地三大起义后成立的三支红军部队:红十一军31师、32师、33师,开展集体活动,让大家相互熟悉,消除陌生感,增强团队意识。
唱红色歌曲,组织学员学唱大别山经典红歌,体验革命战争年代激情燃烧的情怀。
音像教学环节,主要放映电影《五更寒》、纪录片《猛将传奇——和尚将军许世友》、纪录片《大别山的儿子》、电影《风雪大别山》、电影《挺进中原》等。
情景教学环节,观看情景剧《红色大别山》,分序幕、唤醒、骨肉情、坚持、终章五个部分,以舞台剧的形式再现了吴焕先闹革命、周大娘用唯一的儿子救王树声、刘名榜坚持大别山游击斗争等历史故事,展现大别山革命历史,讴歌了大别山人民坚守信念,为民族解放、新中国成立而前赴后继、牺牲奋斗的革命精神,让学员多角度、全方位的感受大别山厚重的革命历史和风土人情。
课堂教学环节,初步打造了六个精品课程:由开国上将李克农之孙、解放军总政治部原政研室主任李凯成讲授《红色管理》(或《群众路线》),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宣传部研究员、红色理论知名专家王立华讲授《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与领导艺术》(或《毛泽东的领导艺术》),信阳党史专家讲授《大别山革命史与大别山革命历史地位》和《大别山精神及其现代价值与启示》。
现场教学坚持寓理于情,寓理于史,把革命旧址旧居转化为新课堂,把丰富的实物史料转化为生动教材,在大别山上,在潢河岸边;在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在鄂豫皖首府革命烈士陵园,在箭厂河乡红田,教师们的生动讲解和精彩点评,大大增强了培训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各类课程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生动直观的教学,使学员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一个点就是一部活教材,一堂课就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在教学资源开发上,以大别山革命根据地首府新县为中心,涉及河南、安徽、湖北三省,空间上覆盖大别山各个地区,时间上包揽大别山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教学资源体系,初步形成点线面网状分布的现场教学点新格局。
在班次设置上,以短期培训、专题研究和小班教学为主,开设有3天、5天、7天等菜单式课程表,供不同学员选学;在培训对象上,既有党政干部,又有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还有军队干部。
为抢救大别山不同革命时期宝贵的革命资源,学院以现代传媒手段,采访健在的老红军、老干部,力求以大量的鲜活生动的史实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再现大别山革命重要时期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决策,切实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为了在更大范围更长时间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要求学员在培训结束后给自己写一封书信,谈感想、谈体会、谋未来,使学员真正由阶段性学习向长期学习、个人受益向群体受益、院内培训向社会辐射的转变,得到了广大学员的积极响应和一致赞誉。
办学兴院,人才是关键。学院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专兼结合的方针,通过切实有效的培养措施,全力实施“名师工程”计划。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大力选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理论水平的老将军、老红军及其子女,党政领导干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高层专家学者和新时期的先进人物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开放的师资库。在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拓宽引才渠道,创新引才方式,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完善知识更新机制,发挥传帮带作用,加快培养学院学科带头人。
反馈录
学员们纷纷反映来到了这里,才读懂了“信念”两个字的内涵,心灵得到了净化,精神境界得到了提升,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倍加珍惜。
大别山干部学院,以参观革命遗址、倾听红色故事、体验革命情境等鲜活的教学方法,将党性教育融入故事、情境、行为之中。这种尊重培训对象的主体地位,让学员在潜移默化中自我感悟、自我提升。
在访谈式教学和红色故事会中,无论是年纪大的,还是年轻的;无论是本县的,还是县外的;无论是厅级、处级,还是科级、一般干部,学员几乎无一人退场,更没有人交谈、走动,大家感动得泪流满面,场面非常震撼。
传承历史,红色文化成为我们的集体记忆;发扬传统,大别山革命精神成为我们的永恒经典。
跨越历史的长河,回望这里走过的光辉历程,审视这里今日的辉煌成就,无不是大别山革命精神发扬光大的具体见证。
大别山干部学院建设以来,已成功承接了省委党校市厅班、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总部班等65个班次,截止到2013年11月25日培训学员4000余名。培训效果得到了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的肯定,特别是受到了学员的好评。从每期学员对教师的评测结果看,优秀率、满意率均在98%以上,学员对访谈式教学、现场教学印象深刻,评价很高,许多学员纷纷赋诗谈感想、感受。
商丘中专工会主席王传芹《大别山抒怀》中写道:半山腰上一草屋,邀来学员百十数;席地而坐粗茶饭,重温长征艰和苦。
郑州市委党校县处级班学员、郑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副书记王永福《大别山纪行》中写道:中原突围启大幕,千里跃进促转寰。二十八年旗不倒,理想信念坚如磐。百万英烈抛头颅,胜利作出大贡献。
生动鲜活的教学形式,让党性教育深入人心。学员普遍认为所学知识能入眼、入耳、入脑、入心。有学员具体总结为活、新、真三个字:
“活”:一是授课不拘一地,授课地点涉及河南、安徽、湖北三省。几天时间里,辗转新县、光山、湖北红安,教学点上还有罗山何家冲红25军长征出发地、大悟县新四军五师司令部旧址等。
二是不争论英雄人物所属地。在过去听讲课时,有时总争论英雄人物所属地。但大别山干部学院教学实事求是,视野宽广,共同缅怀、研究、弘扬大别山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相信这些对今后的宣传和影响都会有长远的意义。
三是形式不限于课堂。多角度、多层面演绎大别山革命史,让历史与现实相通,让学员真懂,真信,真用。
“新”:有创新思维,敢于创造特色,创造品牌,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令人耳目一新,深受感染。访谈教学、红色故事会、“红色足迹”体验式教学、“入农家,体民情,接地气”体察式教学等,创造了品牌课程,增添了吸引力。
“真”:感受最深的有两次授课。一次是在郑维山将军骨灰撒放处,讲解老师声音真挚低沉、饱含深情,将军的最后一封信令人顿生感慨、缅怀、敬仰之情。还有一次是“大别山劲松——刘名榜”访谈式教学,英雄后辈亲人现身回忆,情真意切,令人几度潸然泪下。每次授课形式不同,但无一不认真组织,注入真情。
2013年信阳市第一期组织人事干部培训班学员,信阳市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干部人事处处长阮铁在心得体会中,对访谈教学“大别山满门忠烈一家人”印象深刻,“从这里我们学习到先辈们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信仰的执著追求;对做人做事的态度和淡泊名利的胸怀,看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黄德跃是我的同事,通过他的讲解,使我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不仅了解了他一家对中国革命所作出的贡献而默默无闻,还为我们上了一堂‘忠诚、信仰、追求’的主题课,这是对我们人格魅力的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活教材。我们党员干部应当把学习、弘扬和传承先辈们这种精神作为己任。”
信阳市第十五期县处级干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学员、信阳市政府副秘书长曾兵在总结中写道:“我们要把新县红色革命的传统与精神带回去,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敢挑重担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埋头苦干抓工作,扑下身子抓落实,在实干中提升素质,在实干中成就事业,在实干中实现价值,奋发有为,跨越赶超,努力推动信阳加速崛起。”
除了感慨之外,学员还对大别山干部学院的建设建言献策,对教学和服务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省委党校市厅班学员还专程归纳整理了几十条具体的意见建议:访谈式教学形式新颖,效果较好,但访谈对象能否持续值得研究,建议运用多种形式,综合各种手段,增加互动环节。建议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优良传统在当代执政条件下的作用。增加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访谈式教学。避免程式化,增加真实性,增加小范围交流、答疑、互动内容……
在管理方面,教唱一首主题红歌,让此歌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以此加强对学员的信念教育,强化学员的纪律意识。建议安排学员至少吃一天粗粮,体验真正的“红军饭”……
通过培训的学员其反响都非常强烈,有学员在反馈中写道:“这次培训活动让我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思想受到了极大触动,灵魂得到了洗礼,让我进一步深刻认识到这样一个真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在那样一个条件极其艰苦、环境极其恶劣的年代里,我们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我们无数仁人志士为什么能够推翻三座大山,实现建设独立、自由、民主新中国的中国梦,靠得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凭得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强的党性。”
“身处现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竞争的时代,如何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现代中国梦,同样靠得还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坚强的党性来领导国人去奋斗、拼搏。作为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坚定信念,坚强党性,立足本职岗位、努力搞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挥先锋和模范带头作用,为建设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贡献自己最大力量。”
一批批学员来到了大别山学院,一批批学员又从大别山学院离开,临别时的感慨有别,但都抱定了一个坚定的信念:珍惜当下,拥抱明天!
28年悲壮而辉煌的历史及建立的千秋功业,永远闪耀着不朽的光芒;28年创造的历史经验,永远是后人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28年培育大别山的优良革命传统永远是我们开辟美好未来的强大动力。
让大别山革命精神扎根红城,引导党员干部洗涤心灵、陶冶情操,已经从梦想逐步变为现实!
昔日新集,彭杨军政干部学校孕育党之英才;今日新县,大别山干部学院培训国之栋梁。
今天,大别山人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推进创新,自觉肩负起大规模培训干部的神圣使命,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服务型政党,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云雾氤氲在大别山,绿意绽放在大别山,茶歌悠扬在大别山……
大别山上菊花香,漫山的花儿吐芬芳,一朵朵无暇的花蕾,一片片绚烂的金黄,菊花呀,她冰清傲骨的高尚,把生命的辉煌,灿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