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然
我们说过,换位思考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行为方式。所以说,换位思考重在行为,而好的行为是由内心发出的指令。因此,换位思考关键在于有一颗善解人意的美好心灵。由此,社会便一片文明祥和;反之,不和谐的“噪音”就会时常发生。
在生活或工作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人一不小心踩了别人一下,面对被踩人的质问,本应该立即道歉,却当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于是,起了争执,甚至发生肢体接触的过激行为;当人们心情愉悦地在小区或是路边散步的时候,突然被一声声刺耳的汽车鸣笛惊吓致惶然不知所措,或是被擦身疾驰而过的汽车溅了一身泥水,而有些驾驶员看到行人的惊恐与愤怒时,或许还自鸣得意;当我们带着“巴结”的笑意去某窗口办事的时候,遇到的不是热情服务,而是冷鼻子冷脸,甚至是不耐烦的训斥。于是,不平则鸣,难免会发生恶语相加的对峙;在单位,同事与同事之间,领导与同事之间,往往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或是偶尔的不尊重,就记恨在心,时时盯着对方的短处,寻机报复,巴不得将其置于死地而后快……所有这些矛盾的产生或激化,皆是源于不能换位思考,不能怀着一颗理解万岁的善心为他人考虑一下,不能宽容地看待人和事,而结出恶果。
一位名人曾说:“人的劣根性总是在于永远只想到自己,因此社会总是充满着矛盾与不和谐。”其实,只要我们心胸开阔一点,襟怀坦荡一点,德行高尚一点,从他人的角度多想一点,一切都是可以谅解的。而谅解是一种爱护,一种宽容,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文明。
因此,学会换位思考,能让我们宽以待人,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程度的提升。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就是要我们常怀一颗理解之心、仁德之心和谦让之心。而当我们学会并做到换位思考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来生活其实是很美好的,人们其实是很友善的,社会其实是很和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