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从事新闻工作十七年,喜欢在基层和老百姓说话,遇到不平事会忍不住,发现好线索会激动,遇到突发事件就想往前冲。这就像农民种田、教师站讲台一样,是我的职业要求,我必须在现场,必须敏锐,必须不怕危险能吃苦,并且乐在其中。

匈牙利战地摄影记者卡帕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近,那是因为你贴得不够近。”我常常思索这句话,他所说的“近”不单单指的是拍摄距离,还指人与人心的距离。2006年,我参加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报道,采访了许多在乡的老红军,他们大多生活贫困、沉默寡言。在何家冲村采访时,为了让老人打开话匣子,我和他一起剥起了板栗,由于不熟练,被栗苞刺扎的直甩手,老人笑了起来,耐心地教我怎么踩稳,怎么用巧劲,从怎么剥板栗不知不自觉就聊到了红二十五军从何家冲出发长征的那个雷电交加的夜晚。由于采访真实感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报道被评为当年的市级好新闻特别奖。

作为地市台的新闻记者不可能有多少轰动性的新闻,更多的就是要反映好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医保等老百姓生活的实际难处。对群众没有感情,对他们的困难熟视无睹,采写的新闻就没有共鸣。有一次,青龙街居民反映吃水难问题。像这样反映吃水的问题、下水道不通的问题比较多,一般报道后也难以引起重视,可媒体能去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希望,也是我们的责任。我采访了很多户居民,跟随他们去老远的地方提水,最后以《青龙街200多户居民1个多月吃不上自来水》为题作了报道。画面上长长排列的水桶,生锈后失却生命力的水龙头,敲击着人的灵魂。事情最终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居民吃水问题得以解决。

从事新闻工作愈久,我就愈体会到不到现场写不出真情实感,尤其是电视新闻优势就在于现场第一时间的真实展示。深入生产生活第一线,深入人民群众中间,不仅是制作鲜活好节目的要求,更是新闻记者的使命所在。我是记者,所以我在现场;我在现场,因为我是记者。

(作者系信阳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频率总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