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息县产业集聚区南部,坐落着一条东西向的街道,叫立翔大道。这条去年还默默无闻的道路,如今成了人们津津乐道、欣然向往的一个地方。大家还给它起了个新名字——食品一条街。它西起息寨路、东至规划中的澺河大道,路面宽度只有12米、设计总长大约2公里,放到任何地方都再普通不过,但如今它在人们心里的分量却越来越重。站在这里体味息县乃至信阳的工业化进程,一种时不我待、竞相发展的气息扑面而来,整个产业集聚区建设甚至县域经济发展之门渐开渐阔。走在这样的街道上,路似乎怎么都不嫌长……
激活:三个月华丽转身
“息县工业有过一定的基础,但跟我们现在按‘四集一转’要求建设的产业集聚区相去甚远。因此,我们现在要发展工业,就需要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大家什么叫产业集聚、怎么样‘四集一转’。食品街是我们选的这样一个地方,目的是要在这里盯紧主导产业不动摇、不分心、不放松,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把集中、集合、集群、集约做个样子出来。”息县县长金平这样解释打造一条街的初衷。
为什么选在了这个地方?在息县的总体规划中,食品街正好处在老城区、新城区、工业区的结合部位置,北靠省道罗淮公路,西抵省道息寨公路,东距大广高速约5公里左右,南接息县的商务中心区和城市新区,区位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截至今年上半年,这条街两侧原来分布着的12家企业大部分都还没上项目,能生产产品的不足一半,有品牌有品相的更加稀缺,符合息县主导产业即食品加工方向的不过三四家,但这些企业沿街而布、相对较为集中,且有一定的发展需求和积极性,具备集中发展主导产业的空间基础。出于对这些因素的综合考虑,息县县委、县政府凭借前瞻的观念和出众的胆识气魄,从4月份开始,选择立翔大道作为突破口,启动了食品街整治行动。
行动的第一步,是集中解决品相问题。针对原来相当一部分企业无厂房、无产品、无品相等情况,集中出台了“六个一”整治方案,要求立翔大道两侧企业必须在6月底全部完成“一个大门、一个围墙、一块标牌、一条道路、一栋厂房、一块绿地”的建设任务。同时,由县财政出资,对立翔街“围墙外的部分”进行了绿化、亮化、美化改造,要求“满眼绿、四季青、全覆盖”,一改过去杆子一排排、电线满天扯的形象,在全县率先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率先实现电缆入地。这些投资带来了视觉上的新变化,同时也给人们的内心带来了震撼,很多企业负责人奔走相告:县里发展食品工业,这次要动真格了!在这种信心的支持下,到6月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整个街道实现了大变样,原来的荒地野草不见了,原来的排杆乱线没有了,12家企业几乎全部完成“六个一”任务,立翔大道华丽丽地转了个身!
行动的第二步,是分头解决内涵问题。经过“六个一”的整治提升,工厂有了工厂的样子。但是大家都知道,只有开机出产品了,工厂才能算是真正的工厂。因此,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政企合力重点围绕没项目企业上新项目、已投产企业提质扩量,出台了专项激励措施,要求所有企业10月1日前投产、12月31日前达产,着力解决企业投产、达产问题。在这一任务驱使下,5月份以来,县委、县政府派出大规模的考察学习队伍,外出学习外地成功经验,并在考察学习基础上,结合当地特色,建立了县处级领导牵头、乡镇负责招商、局委负责安商的“三位一体”招商机制,把招商和安商的主要平台放在已入驻企业。在各方配合努力下,5月份立翔公司引进嫁接少林寺品牌,新上少林寺素饼生产线;7月份峰刚公司与省级知名商标金丝燕合作成功,共建挂面系列产品生产线;8月份金丰公司新上速食粉丝生产线项目;9月份绿之园、鑫源、豫发等企业都开始上马各自的生产项目……一条街上的所有企业都行动了起来,围绕找产品、上项目把各类资源整合起来,实现了内生性的食品产业集群成长模式。预计两侧企业全部达产后,总产值可在5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6000人左右。
行动的第三步,是有序解决效益问题。不赚钱的买卖不长久,盈利是企业发展的最直接动力,因此,企业产品下线之前,就必须要考虑效益问题。食品产业不缺市场,缺的是好产品,是技术、管理、营销。这些问题有的企业意识到了,有的还没有意识到,因此必须建立从技术到市场的保姆式扶持措施,这也是息县持续打造一条街所必须要打出的系列组合拳之一。为此,息县产业集聚区与河南工业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聘请知名食品行业专家对食品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指导和支持。同时,开展积极的营销对接,帮助企业建立市、县、乡三级营销渠道,做好与市外现有营销渠道的对接推介。如今,来自一条街的卡通食品、休闲糕点、主食产品等已经打入市内和有关县区的大型卖场、繁华市场,在不少乡镇建起了直销点。伴随着食品原料成本的上升,新的食品安全标准的出台,消费需求和趋势的变化,激烈的市场竞争等隐性问题相继暴露出来。为解决这类问题,息县有效整合现有的粮食、农业等部门的设备和人才资源,着手搭建产品研发和检验检测平台,进一步强化绿色食品产业的创新功能、孵化功能及市场功能,吸引更多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落户息县。目前,产销两旺的“少林寺素饼”、筋道可口的“息县坡馒头”、品种繁多的“绿滋园糕点”等,代表了地地道道的“息县制造”。这些产品像一个个刻标,时刻在延展着息县食品街的长度,聚积着息县发展主导产业、建设产业集聚区的力度。
提升:开弓没有回头箭
“息县食品一条街的路子,事实证明很正确、很有效,是对省、市产业集聚区理念和精神的贯彻和落实。我们既然迈出去了这一步,就要坚定不移地持续下去,把工作标准和建设水平提升、提升、再提升。”息县常务副县长刘敏说。目前按照上级的部署,除了县委书记、县长任产业集聚区书记、主任直接负责该项工作外,刘敏是主抓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县领导,她也是去食品街最勤的县领导之一,每周至少要有一次现场办公会,为企业解决融资、用工、办证等具体问题。她所说的提升,也是大家经常挂在嘴边所追求的工作目标,除了是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热情,更是一种发展的表现,主要有“点”、“线”、“面”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是做好一条街的提升,形成真正的示范点。一是提升基础设施。在一条街前期绿化、亮化、美化的基础上,息县又进一步对这条街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推进道路工程向东延伸,为一条街容纳新的项目拉开框架、储备空间;同时进一步完善一条街排污、供气、通讯等功能,解决企业在水、电、气等生产要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原有的绿化植被进行养护、补植,实现更好的绿化和景观效果,从硬件上把一条街建得更靓。二是提升配套能力。围绕重点项目,带动关联产业发展,不断培育壮大产业链条,强化产业配套。促进峰刚食品从面粉、馒头向面条、包装、饮料、原粮种植延伸;引导立翔食品在巩固少林寺素饼及休闲食品的同时,向厨具、膨化食品延伸;积极开展与上好佳公司合作生产知名产品;推进金丰农业向粉丝、调味料包生产延伸;鼓励已入驻企业围绕其他企业的上下游关联产品及配套产业上项目,形成集聚配套的初步效应。同时,引进北京启成世纪财务顾问有限公司,建成息县中小企业财务代理服务平台;延伸拓展金融、信息、研发、培训、物流园区、交易市场等服务平台建设,建成的“助保贷”业务平台,已经为绿之园等一批小微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融资服务。三是提升服务水平。坚持产业集聚区建设周例会和现场办公制度,坚持职能部门一对一帮扶企业制度,继续为企业达产和经营进行全方位跟踪帮扶,在企业引资引项、制度建设、员工培训和发展壮大等方面,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帮促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多措并举,汇聚全县各方面力量集中为食品一条街建设服务,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个方面是做好一条街的复制,实现以点带线提升。在前期进行充分摸底的基础上,息县进一步比照食品街整治提升模式,启动了罗淮路两侧21家企业的综合整治提升工作。目前各个企业正在编制整改方案,审查合格后将于近期按照方案开展整治工作。同时,对违规搭建的建筑、改变用地性质的企业等正在进行清查整改,引导那些影响观瞻、不利环境的企业提升水平,提高品相。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罗淮路两侧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正围绕主导产业建厂房、找项目。结合综合整治工作,同步推进基础设施、服务配套的提升,园区道路提升绿化、综合管网整改修建等工作已经在前期运作,食品产业孵化园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方案已经初步完成,即将开工。在提升过程中,尤其注重积极推进整改企业全部纳入启成公司的业务范围,扩大北京启成世纪财务顾问有限公司的业务量,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第三个方面是做好一条街的推广,促进整体全面改善。这一工作计划在罗淮路提升工作结束后才开展,届时整个园区将按照“四集一转”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运用市场化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多方筹措资金,大力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在形象提升、功能完善上做文章,努力提升集聚区的承载能力。高标准实施集聚区道路硬化、亮化、绿化、水、电、气、通讯等基础工程建设,并与城区道路、管网、电网等基础设施有序融合,实现了集聚区与城区无缝对接。此外,还建立了投融资平台及产品检测中心、职教培训中心、中小企业孵化园等配套服务设施。目前对罗淮路景观大道、澺河景观大道、海虹大道东段、远方大道东段等项目进行了招标建设,形成“四纵四横”的道路网络,全面拉开澺河以西的发展区框架,建设了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综合配套功能得到提升。同时逐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加快科技和制度创新,提高息县整座城市的精细化与智能化管理水平。
集聚:一枝独秀不是春
在息县产业集聚区建设过程中,食品街的模式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但它反映了息县按照“关注工业、学习工业、研究工业、支持工业”精神,落实工业集聚、集群发展的路子和举措。通过产业集聚区整体综合提升,集聚态势越来越显著,集聚效应越来越凸显,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产业联动。如今,在绿色食品一条街甚或整个产业集聚区,因为绿色食品企业的快速发展,已经促成一批关联企业和关联产业诸如调料制品、包装企业、物流产业等的生成和快速发展。目前,息县依据城镇现有功能布局以及资源优势,正着手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和优惠条件,积极推动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农业发展上,绿色食品产业尤其是主食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息县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息县的小麦、水稻、蔬菜正向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种植转变,土地流转数量日益增多,农业的标准化建设和产业化经营逐步推进,实现了农业与工业的有机衔接。在第三产业发展上,依托息县产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业、包装业,并运用新科技、新能源、新业态,在产业联动中加快息县县域发展。特别是作为今后城市发展的两大板块,同步推进商务中心区建设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尤为重要。并以此为载体,大力培育城镇的技术、信息、管理、经营、教育等社会功能,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为息县县域经济的兴起、发展和壮大创造良好环境。
另一方面是产城互动。随着息县产业集聚区的逐步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人口就地向城市转移不断加快,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公共设施和交通骨架网络初具雏形,产城互动格局初步凸显。同时,通过在城区与集聚区之间建设人民医院、教育小区、行政小区等,逐步推动城区医疗、学校、娱乐、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功能为集聚区提供服务,满足入驻企业职工生活需要,改善产业集聚区的生活服务能力。另外,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不但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而且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更有效解决就业问题。
这些变化说明,一条街集聚、一个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并不是最终目的,只有实现以绿色食品产业为着力点,以产兴城、以城促产,走出传统农区富民强县的破局之路,才算得上是“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而这一过程中,需要建设千千万万个“一条街”,需要在各行各业中秉承集中、集合、集约、集群的理念,把社会资源真正有效地配置起来,迎接整个县域经济社会更加美好的明天。今年,息县修编的城乡总体规划正式获得市政府批复,商务中心区发展规划也得到了上级批准,旅游、市场、教育等一系列新的规划即将实施,一条街的模式在这些建设中同样需要,只有持之以恒地一条街一条街建设,息县跨越发展的崭新形象才能真正树立起来。
正如息县县委书记余运德所言:“息县的食品一条街刚刚起了个步,虽然得到市里和各方面的充分认可,但并不能掩盖我们既有的差距和不足,我们必须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发展任务还很艰巨,还有很远的路子要走,也必须要更加坚定地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
创新催生动力,实干成就梦想。食品一条街作为息县干群在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中创新实干的一个侧影,路子会越走越远,也会越走越长。在这条道路上,信心满怀的息县人凝心聚力、亮剑拼搏,以崭新的姿态蓄势突破,顺势阔步前进,必能迎来息县工业和县域发展的新突破、新起点、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