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陶中武)截至2012年底,全市城镇化率达38%,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近78平方公里,县城和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近450平方公里。近年来,市城乡规划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立现代城镇体系,推动城镇化进程为目标,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努力更新规划理念,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强化规划服务质量,成效明显,先后被省住建厅授予全省住建系统党风廉政、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和全市纪检监察、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称号。
加强城乡规划编制,科学引导城乡发展。面对城市发展空间不足、建设用地紧张的实际,市城乡规划局及时启动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编制工作,今年可完成总规。认真组织浉河下游景观、新七大道西段街景等重点规划。完成了平桥、浉河、羊山、湖东、信阳工业城组团控规编制,中心城区控规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在编制中心城区规划的同时,市城乡规划管理局还指导各县(区)完成了县城和建制镇的总规修编,编制了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为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引导提升“三化”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培育支柱产业,促进产城融合。市城乡规划管理局积极指导协调全市产业集聚区开展规划编制,目前全市15个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建成区面积达220多平方公里。按照空间发展规划和控规要求,高水平编制道路、绿化、供排水、供地、村庄迁并等专项规划,完善产业集聚区规划体系,通过规划引导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功能集合构建,土地集约利用。
强化制度建设,提高审批质量。市城乡规划管理局结合实际先后制定了规划项目审批、施工放线、竣工规划核实全过程的运行管理机制,促进了规划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审批规范,监管有力,运转高效”的规划管理机制,建立规划图纸审查制,实行“机器人”式规划审图责任制,加强建设项目规划管理,保证了所有上报市规委会审批的项目,满足设计条件要求,符合规划技术指标。健全“阳光”规划制度,严格按照省建设厅和市政府部署,在原有基础上完善规划公示要求和方式,从建立制度、规范内容、创新形式、严格程序入手,把重要规划方案、规划审批办理程序、行政许可、办事纪律及投诉渠道等事项对外公开公示,推动城市规划向阳光政务转变,从事后公开向事前、事中拓展。实行规划设计条件联审制,提高规划设计和指导性的科学性。该局制定了规划设计条件部门联审办法,在规划审批源头环节主动征求国土、行政执法等部门的意见,科学确定出让地块容积率、绿地率、道路退让、各项基础设施配建等主要指标。
强化批后监管,保证规划实施。近年来,市城乡规划局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坚持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全面提高批后监管的效率和质量,确保了规划的严肃性和公正性。为了将项目建设的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克服以往以罚代管给城市建设带来的弊端。拓宽信息渠道,实现内外沟通。该局在加强内部沟通,实现业务科室和规划执法队伍的信息传递,搭建信息平台,准确掌握每个审批项目的办理进度的同时,还密切与行政执法、辖区政府的联系,建立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实现违法信息共享,有效查处无证建设、乱搭乱建、违法建设等行为,避免了违章建设无人问、执法主体无依据和违法案例无总结问题的发生。同时,建立项目批后监管台账,形成监察报告,对项目进行动态化监管,强化批后管理的经常性。严格执行裁量标准,对每起违法建设的处罚原则、标准和金额,都深入调查,认真核实,集体决策,有力维护了城乡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