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叶 锋 刘 敏
赵仁伟
29日,浙江省卫生厅表示,将建立医疗场所警铃、监控、安检和安保措施;几天前,有关部门出台意见,医院要按照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3%或20张病床1名保安的标准配备。密集出台的措施背后,正是近日频繁发生的患者伤医事件。
“白色暴力”不断刺激公众神经,根治医患矛盾“药方”又在哪里?
恶性事件频发,一些大医院成“重灾区”
17日,多名患者家属打砸上海中西药大学附属某医院,并拉扯打骂医务人员;21日,医生熊旭明被患者家属围殴,眼角受伤、脾脏破裂;25日,浙江温岭第一人民医院,一名医生被刺身亡,两名医生受伤……据中国医师协会统计,10天里全国共发生6起患者伤医事件。
这几起暴力伤医事件中,一些医生是“无辜受害”:浙江温岭案件的施暴者杀害的并非主治医师而是“恰巧在办公室”的另一名医生,而广东熊旭明医生拒绝家属进入ICU病房实属遵守医院规定,却招致一顿暴打,他曾经荣获过抗击非典二等功。
究竟是什么样的仇恨和矛盾才能让患者将尖刀和拳头抡向诊室里的医生?
“不难发现,三级医院、地区性中心医院成医疗纠纷重灾区。”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说,这类医院诊疗量大、疑难险症多,一旦治疗效果与患者预期不符,容易出现矛盾;还有一些患者排两三小时队,医生三五分钟就打发了,心存不满,却没看到有些医生一天看几十个号,连水都不敢喝!
事实上,很多无辜医生受害恰恰说明了有些人行凶时已无理智。一些病患常年奔波寻医问诊,委屈和愤懑压在心口,有时医生一个小小的苛责或是一个小动作都可能引发不满情绪,进而演化为暴力伤医。
与此同时,误诊误操作、诊疗费用高、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差等原因也是“导火索”。北京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一项数据显示,委员会成立两年多来,医院有责案件为1800多件,超半数医疗纠纷中医院存在过失。
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统计,自2002年9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中国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平均每年上升22.9%。中国医院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2012年,中国每所医院年平均发生暴力伤医事件约27次。
“实际上人类所面临的疾病只有约四分之一可以找出病因,其中又有约十分之一可对因治疗,其余只能对症治疗,但普通百姓对此认识远远不足。”山西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刘洋说。
20张病床配一保安:“无奈之举”可否“治本”?
近日,国家卫计委联合公安部紧急发布《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医院要按照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3%或20张病床1名保安的标准配备。
“防护加强了,可心里还是不踏实,生怕袭击突然发生。”“本来就是‘大医院小患者’,一进医院就感到紧张,难道我们花钱看病,还要接受精神约束?”医院将加强安保力量配备的消息一出,便引发各方争议。
用安保甚至警力维护医院秩序的做法并非首次。此前,沈阳市27名公安系统领导被聘为27家三级医院副院长、武夷山市14家医院聘请市公安局民警担任综合副院长,此举一度被公众质疑。
初衷毋庸多论,但安保警力入院究竟有多大作用?北京某医院保卫科负责人表示,一起恶性事件后医院加强了安保,但未见暴力事件减少,反而制造了对立气氛。曾在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工作过的医生于莺谈起过一个案例:“一名男家属在急诊吵闹,来一保安制止,却反而激起对立情绪,被人高马大的男家属一把提起来扔进大垃圾桶。”
“实则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邓利强说,“部门多次出台规定制止医闹,防止白色暴力,但总是治标不治本,是无奈之举。”一位医院院长说:“数十上百万元的安保投入单是用来解决医疗纠纷都够了,增加安保多出一块管理有何意义?”
广东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廖新波坦言,加强安保是好事,但并不愿意看到今后的医患关系一开始就建立在对立、紧张的基础上。“就像有些患者一进医院就拿着一个录像机、手机摄像来就诊,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心态又如何?希望医患之间建立起一种真正互相理解、包容的关系。”
寻找医患关系“药方”,莫让医生成为一线“牺牲品”
近年来,我国着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程,通过提高诊疗费用、推进医药分离、大力发展社区医院等方式,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不过,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医院考核机制等原因,医院的“逐利冲动”并未得到根本遏制。
据邓利强介绍,80年代后期,国家财政投入占大多数公立医院全年需要费用的60%,此后逐年减少,到了2009年医改前后,占全部运营成本的20%,也就是说剩下的80%要医院自己创收。医院商业化越来越浓,一度一些院长开会时第一句话就是“你一年挣多少钱?”收入增长考核成为许多医院最重要的一项指标。
“眼下,医疗卫生领域,护理、诊疗服务的费用与成本并不成比例,甚至出现价格倒挂,一些医生以开‘大药方、大检查’创收,医院商业化、盈利化普遍存在,加剧了患者的反感和不信任感。”邓利强说。
此外,医疗资源供求失衡也是医患矛盾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数据显示,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医院。大医院繁重的诊疗任务难免影响医疗质量。
冷静地看,发生纠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用对抗代替对话,在社会深刻变革、人们诉求日益多元的当下,只有寻求到医患沟通的“最大公约数”,才能和谐医患关系。
这种“公约数”并非不存在。在北京儿童医院,有着“B超神探”之称的医生贾立群从医36年,接诊30多万名患儿,无一漏诊误诊。贾立群说:“听着孩子揪心的哭声,看到这些排队的家长们,我觉得作为一名大夫,为他们做任何事都是值得的。”
专家表示,医生多换位思考才能获得病患的理解和信任,对于医生的付出患者应当用理解和尊重来取代无理取闹。同时,要建立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将患者维权制度化、法制化。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