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时秀敏 通讯员 马 童
“你别小看这些无纺布地膜,它们很快就要漂洋过海,出口到俄罗斯呢!”10月21日下午,记者在信阳颐和非织布有限公司采访时,董事长刘树青向记者展示刚刚“走”下生产线的地膜,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为了如期完成俄罗斯客户的这批60万片地膜订单,今年中秋和国庆长假,刘树青都是在生产车间过的。目前,出口美国的无纺布防护服、出口泰国的无纺布床单、出口韩国的无纺布探视服……这一个又一个订单,一直排到了来年。
无纺布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因它是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又称非织布。无纺布在室外90天可自然分解,置于室内8年内分解,燃烧时无毒、无味,且无任何遗留物质,被国际公认为保护地球生态的环保产品,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农用薄膜、医疗卫生、制衣、制鞋、建材、家具、服务等行业。由于外观形似珍珠,无纺布又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珍珠画布。
无纺布工业生产在我国起步较晚,而国内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多年从事棉纺、麻纺生产的刘树青正是看准了无纺布巨大的市场潜力,2008年果断投资500万元,在息县产业集聚区建起了信阳市首家无纺布生产企业。目前,公司已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无纺布生产和加工企业,年生产无纺布360多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今年7月,公司开始用自己生产的无纺布原料加工无纺布制品。
生产链条的拉长让信阳颐和非织布有限公司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一次性床单、鞋套、探视服、农用地膜、花木防冻套、手提袋,加上各种包装用品……新上的200多台电车忙得连轴转,大量的成品布开始在公司被加工成可以在商场超市直接出售的日常用品,而且基本上都是出口产品。
“只生产初级产品不行,我们生产一吨无纺布卖10000元,只有不到1000元的利润。”刘树青说,“加工成无纺布制品,一吨就能卖到几万元。加工剩下的脚料,立即就可以转到另一个车间里重新加工成布。”
对于斥资上亿元新上加工设备,刘树青认为是自己办厂以来最重要的一个正确决定。今年8月,他到广东参加行业研讨会,经历了行业各类产品标准制订的过程,深受触动。
“无纺布是新兴产业,各种产品的优势很大。发达国家应用广泛,需求量非常大,国内的需求也开始猛增,目前是产能不足。”谈起未来的发展,刘树青信心满怀,“短短3个月,我们的无纺布制品就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订单源源不断。预计到年底,出口额可以达到5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