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金泉
过去由于政策环境的限制,通用航空产业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惟一没有发展的产业。随着国务院与中央军委《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及一系列相关配套措施的出台,我国的通用航空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并将成为未来20~30年间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可以促进基础设施、金融业、制造业、高新技术、旅游、会展、房地产等多个相关领域的发展。特别是对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更将起到举足轻重的助推作用。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国家工业体系的综合竞争力。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航空装备列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和方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重点加快通用飞机的发展,这意味着通用航空产业已经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推动层面。
作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通用航空工业,是航空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航空科技的重要领域,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体现。它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中占据前沿的地位。航空工业的“高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其技术含量高,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高精尖技术的支持;其次,它处于价值链的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征;再次,它位于产业链的核心位置,其发展水平决定了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并可促进众多相关领域的发展。
当前我国的制造业规模在整体上已经位列世界第一,但存在工业产值高但增加值低的问题。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仅有约26.5%,而世界平均水平为35%,发达国家甚至达到40%以上。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就是我国的制造业体系中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尖端产品较少。要扭转这一局面,根本方法就是走“中国创造”之路,通过提升科技含量来增加产品附加值。而航空工业无疑是现代制造业中附加值最高的领域之一。
位于航空工业价值链顶端的,是飞机的整机设计和制造。飞机设计是整个航空制造领域的灵魂,而整机制造则是航空制造业的核心,航空工业的众多领域都是围绕、服务于飞机整机设计和制造而构建的。发展通用航空制造业,可以提高我国在这两个领域中的技术能力,并有助于促进虚拟试验、适航取证等一系列相关技术的发展。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而发动机技术也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瓶颈之一。通用飞机根据设计需求不同,广泛应用活塞机、涡桨机、涡扇机、涡喷机等多个种类的航空发动机。因此,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可以全面带动我国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并提升精密铸造、冷却技术、材料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实力,此外,还可以促进汽车发动机等相关技术的发展。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体现在航空工业中,最典型的就是航空电子技术。航电系统是我国具备一定的世界领先优势的领域。通过发展通用航空的航空电子设备、航电系统集成、航电应用软件等模块,可以进一步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全面提升我国航空工业的软硬件水平。
在世界航空发展史中,材料的更新换代呈现出高速的更迭。所谓“一代材料、一代飞机”,材料技术和航空制造业一直在相互推动下不断发展。材料技术是我国亟待突破的关键领域之一,严重制约着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航空工业对机体结构材料和发动机材料有着很高的性能要求。通过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可以带动我国在耐热材料、复合材料、合金材料、涂层材料等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
当前世界范围内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全球环境资源消耗速度超过地球生态自我更新速度达30%。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10%左右,其中70%来源于制造业。节能环保已经成为时代主流思潮,在航空领域亦不例外,低能耗、低排放、低噪音等要素都已经成为现代飞机设计和制造的重要考量因素。在通用航空产业中,无人机、太阳能、核能、石油代用燃料、清洁动力发动机等技术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相关产业板块受通航产业发展的推动,在这一领域中展现出可观的发展潜力。
(据《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