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邹 乐 程 成 张继疆
10月8日,记者来到河南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只见一排排整齐的厂房,掩映在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之中。车间内,机声隆隆。而车间外,则是那样的静谧。穿行在工厂的生产路上,就像走进了绿色的海洋。
从上世纪90年代在改革大潮中挣扎的信阳老牌国企,到今天跻身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锭子研发与制造企业,河南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靠什么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公司董事长牛玉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语中的:“技术创新,是支撑企业发展的源泉!”
在工装车间,车间主任指着一套锭子,自豪地对记者说:“你别小看这小小的锭子,它由20多个零部件组成,上百道工序,有的公差不超过0.005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10。”
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科技的发明及创造和价值实现,其直接结果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良性互动,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
记者在河南二纺机采访,深深感到这个具有活力的老牌国企,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跻身国内纺织机械前沿,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依靠技术创新。
河南二纺机作为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老牌国企,曾经有过骄傲与辉煌。然而,自2002年改为民营股份企业以来,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其生产的锭子,一度也曾陷于“低迷”。
然而,“低迷”的市场,并没有难倒河南二纺机人。
2004年年底,当许多纺织机械企业纷纷转产和下马时,河南二纺机人却瞄准了高速锭子产品市场。因为他们知道,未来的竞争就是高速锭子市场的竞争。
于是,河南二纺机立即组建科研中心,成立了由40名科技人员组成的研发队伍。经过一年的反复试验、市场论证,终于在2005年研发出“飞环”牌YD5000、YD6000等系列高速锭子新产品,而且这些高速锭子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果然,当2005年国家出台纺织机械行业“限产压锭”、逐渐淘汰低端纺织机械企业政策时,河南二纺机的高速锭子终于派上了用场。当年,企业订单如雪片一样纷至沓来,企业经济效益翻了两番,企业产值由2003年的一亿多元翻了一番。
科技的创新,为河南二纺机的发展带来了可喜的变化。目前,河南二纺机拥有17项国家专利产品,而且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生产的“飞环”牌高速锭子,已占据全国高速锭子35%以上的市场份额。
锭速是衡量一个国家纺织和纺机发展水平的标志,同时也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企业必须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和国内外高端用户的发展需要。对于这个问题,牛玉生心中有底。他告诉记者:“当前,企业的重点任务是改进常规锭子、提升差异化锭子、开发高速锭子,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今后,河南二纺机将瞄准世界一流水平,在致力于打造中国锭子第一品牌的同时,让我们的锭子真正成为世界一流品牌。”
记者感言
不简单的 17个“国字头”品牌
□本报记者 邹 乐
走进河南二纺机,简朴、整洁,这是记者的第一感受。参天的绿树、老式的厂房、有些破旧的办公楼,无一不展示出岁月给这个上世纪70年代的老牌国企留下的沧桑。
然而,在采访时,看到河南二纺机干部职工们自豪地介绍他们如何实施技术创新研发产品,如何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如何艰苦奋斗走出困境,如何狠抓产品质量促销售时,记者看到了二纺机人的自信与豪迈。特别是当职工们谈起月收入达到3000元时的那种喜悦,记者从中读出了二纺机人“勇创一流、敢于作为”的精神面貌。
而17个“国字头”品牌,更让记者深刻感受到:“这个老牌国企,果然不简单!”采访结束了,但记者的心里依然是沉甸甸的,有收获、有感悟、有反思。走出河南二纺机大门,回眸那赫然映入眼帘的“精心打造中国锭子第一品牌”的企业精神,我们有理由相信,坚持科技创新的河南二纺机人,一定能脚踏实地,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