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柳
□
在信阳,懂足球的人很多,爱足球的人也很多。随着我市民间体育运动的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现在,周末组队踢上两脚,正成为一种时尚而又休闲的娱乐方式。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民间自发组成的足球队有十余支。
作为信阳民间足球的先行者,鸿信足球队的顽强存在给了大家许多启示。这支业余球队是在上世纪90年代组建,历经20多年,在信阳民间颇具影响。
“一直以来,我们对中国足球都抱有很高期待。其实在民间,足球不仅‘活’着,而且还很火爆。”这支球队的元老、48岁的张国庆告诉记者,“跟职业足球不一样,队员进入这支球队,一是为了梦想,二是为了强身健体,三是为了共同的爱好。”
这支球队的队员们都有双重身份,场上是球员,场下各有各自的职业,有公务员、出租车司机、大学教授、超市职员、公司经理等。
说到鸿信足球队,当然不能不提教练王林。“他是一个为足球痴迷不悔的人,一个不改初衷的人。” 这是队员们对年近半百的王林的评价。
20多年来,王林一直在从事真正的民间足球事业。除了与各县区代表队进行比赛交流外,王林还应邀带队参加了与河南建业队的比赛。这开辟了河南民间足球与职业俱乐部交流的先例。
2004年,王林在各方朋友的支持下,在信阳筹办了河南建业足球学校信阳训练基地,培养出了一批青少年足球爱好者。由于精力方面的原因,如今的王林虽不经常带队比赛,但还经常与大家沟通足球的理念与精神。
作为一个资深的民间足球爱好者,王林对足球有着更深一层的理解,“玩球就像人生,打不开场面要坚持,成功了不要自豪,失败了也别泄气,要懂得尊重对手,感激观众,就像感激在工作中给予你协助和支持的人。”王林曾经对队员们说过:“搞民间足球是因为我对足球的热爱,也是一种精神寄托,大家能聚在一起踢球本来就是一种缘分,足球对我们来说,就是个兴趣喜好,与利益无关。我希望我们的球队能一直坚持下去,让喜爱足球的人能够在一起享受足球快乐,感受足球魅力。”
在鸿信足球队,队员的财富、社会地位等带不到球队里来,活动经费AA制,大家都是平等的,靠个人性格魅力、球技赢得队友的尊重。球队走过20多年,许多元老级的队员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但队里的人数却从来没有减少过。
看着鸿信足球队的影集,从黑白照片到彩色照片,从“信阳地区首届赤地杯足球联赛”到与各地球队比赛,那些从青涩到壮年、从血气方刚到成熟,那些执著、那些梦想依然如昨。为了踢球,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们曾经驾驶拖拉机带着铁锹垫场地,真性情的王林为球队失利落泪、为成功击掌,还有那些鸿信队的光辉人物:孟教授、“小摩托”、“老5号”“帅气7号”……他们摔倒,爬起,他们相互笑笑,击掌鼓励,再次随风奔跑……
在足球场上,你猜得到开头,却永远无法预知结尾。“草根”球队的这些人执著着他们的执著,不奋战到最后一刻永不放弃。
一网名叫“三剑客之二”的“草根”球员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我虽然也老了,爆发力和体能都在逐年下降,但我还会坚持踢下去,还会积极地保持状态,加强力量和体能训练,因为心中有一个梦想在支撑着我,就像一个久经战场的老兵期待冲锋号那样,期待教练拍拍我的肩膀,那熟悉的声音又在耳边响起,‘准备好了吗?该你上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