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 晖

4月9日,2013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发布会在浙江新昌隆重召开,信阳毛尖以49.10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2013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第四名。

2013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从2012年12月份开始,历时四个月,以全国范围内的203个区域公用品牌作为调查样本,选择其中的106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为研究对象,依据“浙大CARD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模型”,通过消费者抽样调查、文献研究、品牌持有单位电话访谈、问卷调研等方式,结合专家评议,最终完成99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评估。这项由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茶叶》杂志和中茶所中国茶叶网联合组成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对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进行持续跟踪和系统量化研究,发布“品牌价值评估报告”与“品牌价值榜单”,业已成为我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年度风向标和衡量我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年度建设成就的重要标尺。

然而,信阳毛尖的品牌知名度由来已久。

讲不完的故事

信阳种茶,始于东周,盛于唐宋,辉煌于今。信阳气候温和,土质肥沃,雨量充沛,环境得天独厚,适宜种茶,且茶叶品质优良,久有声誉,唐代就是朝廷贡品。1915年,在为庆祝中美洲巴拿马运河通航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信阳毛尖茶获得了金质奖章和奖状。从此,信阳毛尖名扬天下,掀开了信阳毛尖茶发展史辉煌的一页。

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信阳茶叶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1959年信阳毛尖被评为新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此后信阳毛尖不断再现辉煌。1982年,再次被评为全国名茶之一。1985年6月,国家首次在江西南昌举办国家级优质食品评比大赛,特级、一级信阳毛尖均获得国家质量银质奖。1990年6月,国家在广州举行全国优质产品复评大会,原信阳县龙潭茶叶总场生产的“龙潭牌”特级信阳毛尖,以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荣获国家质量金奖,总分比原金奖西湖龙井高出2.01分。此后,信阳毛尖多次在国内、国际大型博览会上屡屡获奖,并获得国际茶文化名茶等殊荣。

信阳毛尖品质优良,是有着“天时、地利、人和”得天独厚的有利因素。首先,信阳地处纬度较高(北纬32度)的北方茶区,年平均温度相对较低,有利于含氮化合物的合成和积累,氨基酸、咖啡碱等含氮物质相对较多。加上信阳茶区多在海拔300米至800米高山上,云雾多光照弱,短光波的蓝紫光、红光易被叶绿素吸收,利于茶树增强光合作用,丰富茶叶有机物质含量。高山云雾弥漫,空气湿润,茶叶生长发育良好,持嫩性强,粗纤维少。高山日夜温差大,茶叶白天光合作用积蓄物质,夜晚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物质少,有效物质积累多。高山空气新鲜,水质纯洁,土质多为腐生殖质,有机质含量高等等因素,使茶叶香高味浓,对制造优质绿茶极为有利。信阳茶农有着不凡智慧,他们与茶叶科技人员共同努力,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独特的信阳毛尖制作工艺,即:生锅→熟锅→初烘→摊凉→复烘→拣剔→再复烘→包装。尤其是熟锅中理条的抓条、甩条,再加上三次烘干,就使茶叶固有的香气、滋味充分发挥出来。农谚:“要想茶叶香,必须三道火。”这就形成了别具风格的“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信阳毛尖茶。为了适应茶叶生产大发展的需要,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科技人员与茶农相配合,开始了根据信阳毛尖制作工艺的特点,进行了机械炒制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从此,一批科技成果在茶产业发展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2002年,“信阳毛尖”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为证明商标。2003年“信阳毛尖”原产地地理标志获国家质量监督和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依托公共品牌,注重企业自主品牌,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市级龙头企业52家,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8家;(下转第二版)